今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養老“第三支柱”在國內正式啓航,時至6月26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出爐”已達66天。為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近日,證監會擬規範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業務讓市場目光再次聚集“養老金入市”熱點。個人養老金如何投資公募基金?哪些代銷機構或被優先納入?圍繞這片新“藍海”,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也將展開激烈角逐。
公募細節落地 39家代銷機構或被優先納入
為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貫徹落實《意見》內容,6月24日,證監會發布《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暫行規定》),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其中,關於個人養老金基金範圍,根據《意見》分步實施、選擇部分城市先試行一年再逐步推開的實施安排,在個人養老金制度試行階段,擬優先納入最近四個季度末規模不低於5000萬元的養老目標基金。個人養老金基金銷售機構方面,則需滿足最近四個季度末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保有規模不低於200億元,其中個人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規模不低於50億元的條件。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86只養老目標基金(份額合併計算)符合上述規模標準。此外,針對個人養老金基金銷售機構需滿足的保有規模要求,也有39家機構符合條件。在業內人士看來,《暫行規定》的發佈,不僅為個人養老金可投資的基金產品明確標準要求,明確基金銷售機構的展業條件要求,對於養老“三駕馬車”之一的公募基金推動發展個人養老金,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當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是一個“三支柱”體系。第一支柱為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為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為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財經評論員郭施亮指出,作為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三大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出之後,未來將會為資本市場帶來一定規模的增量資金補充。甚至,此舉被譽為中國版的401K計劃(是一種由僱員、僱主共同繳費建立起來的完全基金式的養老保險制度)。對擁有閒置資金的投資者來説,適合參與個人養老金。
就公募基金的優勢而言,上投摩根資產配置及退休金管理首席投資官恩學海強調,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公募基金行業的長期回報和波動控制比較合理,是很多投資者在做退休規劃時非常好的配置選擇。“美國第二支柱401K計劃的重要成功之處在於投資選擇簡潔合理,採用以養老目標基金為代表的多資產策略,依靠專業的資產配置方案和優秀的基金選擇能力,開展多元分散投資”,恩學海補充道。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則表示,《暫行規定》的出台,使得個人養老金投資更加的市場化,而不是像以前一樣侷限在一些特定的範圍當中。通過理財、保險、基金“三駕馬車”的運行,競爭機制會使得個人養老投資的賽道中能夠起到更加市場化的作用,也可以使得養老金的投資更加多元化、穩健化,從而使得個人養老金的增值大概率呈現增長的趨勢。
銀行機構創設養老賬本、構建產品體系
由於銀行在賬户開立、產品代銷等方面佔據優勢,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性,自《意見》發佈後,打造養老金融的綜合化服務能力,也正在成為銀行角逐養老金融服務的戰略高地。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銀行在完善個人養老金賬户相關業務體系方面做出了新的嘗試。例如,中信銀行推出“幸福+”養老賬本,實現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養老資產的歸集展示,為客户呈現一個跨週期、跨平台、跨資產類別的“養老賬本”。北京商報記者登錄中信銀行手機銀行App看到,該行“幸福+”養老賬本功能已經面向用户開放,該板塊主要向用户展示電子社保卡、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醫保電子憑證、養老規劃、“幸福+”俱樂部、養老社區幾大功能,可全貌展示客户的養老資產狀況。除此之外,中信銀行在“幸福+”養老賬本功能中還添加了“十分精選”產品專區,向用户提供保險、理財、基金產品的購買服務。
無獨有偶,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財富管理專委會近日舉辦的“個人養老金三支柱發展策略研討會”上,工商銀行養老金業務部總經理韓強也透露稱,“工商銀行正在加快搭建包括賬户開立、資金繳存、產品投資、待遇領取等全生命週期服務的個人養老金的資金賬户體系,並與人社部的信息平台、金融行業平台積極開展對接”。
華夏銀行也推出了“華夏頤養”養老金融系列產品,集合了企業服務、個人服務、賬户服務、現金結算服務、資金保值增值、撮合業務等綜合金融服務。
5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規範和促進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的通知》提出,支持和鼓勵銀行保險機構依法合規發展商業養老儲蓄、商業養老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養老金融業務,向客户提供養老財務規劃、資金管理、風險保障等服務,逐步形成多元主體參與、多類產品供給、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發展格局。
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看來,由於個人養老金參與人廣泛、資產端投資相對靈活,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發展都是重大機遇,業務空間廣闊,各類型金融機構都獲益;其中,銀行可能在客户資源、網點及理財運營專業化等方面優勢會明顯一些。
王紅英進一步指出,近年來,從存貸款、理財等綜合金融業務全方位發展使得銀行在個人養老金賬户的服務效率將進一步得到提升,不過需要關注的是,目前銀行在混合型養老金融產品方面還存在一些人才缺失短板、專業性水平還有待提升。
事實上,在個人養老金賬户推出之前,銀行在養老理財產品試點過程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2021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宣佈對“四地四機構”進行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工作,今年3月1日起,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範圍由“四地四機構”擴大至“十地十機構”。6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梳理發現,自2021年12月6日首批養老理財產品開始募集以來,養老理財產品已發行27只產品,絕大多數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在5.8%-8%左右,運行穩健。
保險公司提前搭建系統、設計產品
作為第三支柱養老最重要的參與者,保險業正在蓄勢待發。6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採訪了多家保險機構瞭解到,對於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保險公司紛紛在產品、系統等方面提前着手佈局,等待實施細則落地。
某養老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公司在個人養老金相關制度、產品、系統等方面均早已有所準備,同時在持續進行個人養老規劃方面的投教。某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公司目前正在準備相關產品,待監管的落地細則出台後進行產品報送。
儘管《意見》明確,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户資金用於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範、側重長期保值的滿足不同投資者偏好的金融產品,但商業保險仍有着天然優勢。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和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儁生分析,養老保險產品期限長,在人口高齡化和長壽化背景下可以幫助客户做長期養老儲備。養老保險產品“安全,穩定,持續增長”,能夠在不確定的經濟變局中提供確定性保障。養老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為複利,在長生命週期內可發揮複利效應,利用時間價值獲取被動收入與長期增值,促進養老財富積累。
從投資端來看,個人養老金的長期性與保險資金長期配置的屬性也天然吻合。東興證券分析師團隊在相關研報中分析,個人養老金年度繳存模式或將增強個人投資者的長期投入理念,長期資金來源也有望促進資金管理機構堅持價值投資、穩健運作,當前政策下,保險公司在長期投資資金管理方面具備一定優勢。
在此之前,保險業在參與養老保險產品服務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不僅推出了傳統的年金險和終身壽險產品,近些年,保險業更是直接參與了個人税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2018年5月,個人税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啓動,截至2021年4月末,已有23家保險公司參與試點,累計實現保費收入4.9億元,參保人數約5萬人。今年3月起,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區域更是擴大到全國範圍,試點保險公司也在原有6家公司基礎上,允許養老保險公司參加試點。據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介紹,截至今年5月末,專屬養老保險保單件數已達15.7萬件,保費規模15.7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李海媛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