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信託沒出路?中信、中融、平安營收增長,創新業務多點開花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財經

疫情、轉型、強監管,2020年的信託行業跌宕起伏,有些人繼續探索,有些人倉皇逃離,那麼真實的信託行業情況怎麼樣?信託是否已經跌下神壇,還是在繼續發展?從信託公司發佈的年報中,我們也許能一探究竟。

本文就在已經披露年報的信託公司中,選取了中信、平安、中融三家年報為例,看看行業發展的真實情況。

營收持續增長 利潤率普遍下降

三家信託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均實現增長,業務開展依舊如火如荼。

根據年報披露,中信信託當年實現營業總收入87.46億元,同比增長21.76%;平安信託實現營業收入54.61億元,同比增長16.72%;2020年中融信託營業收入也實現了小幅增長,為實現營業總收入55.00億元(合併)。

雖然去年面臨疫情影響及行業轉型的雙重壓力,但從結果來看,頭部信託公司仍然實現了較為穩定的發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行業競爭加劇、信託報酬率也持續走低,中信、平安淨利潤增幅均小於營收增幅,中融淨利潤則比同期下降21%。與兩者不同的是,中融信託營業支出中的銷售費用、投資管理費用上升明顯,料為主動管理業務及投資業務增多引起的管理及銷售費用上升所致。

主動管理規模上升 通道業務壓降明顯

三家的主動管理規模佔比均有大幅提升,行業資產管理能力持續增強。

其中,中融信託的主動管理規模佔比最高。年報顯示,期末中融信託主動管理信託資產規模為6218.66億元,佔比高達86.66%,佔比較期初上升10.5個百分點,遠高於行業水平。

其次是平安信託,其主動管理信託資產規模為3910.52億元,佔比為66.70%,佔比較期初上升8.5個百分點。

中信信託主動管理型資產規模6613億元,佔比升至54%,也是近年來最高水平。

近年來,監管要求行業“兩壓一降”,並下達了具體的任務,要求壓降信託通道業務規模、違規融資類業務規模,同時降低金融同業通道業務,並加大風險處置力度。從三家年報來看,壓降效果十分明顯。

發展大勢不改 家族信託等創新業務多點開花

雖然有兩壓一降的壓力,信託行業產品存量規模被壓降至20萬億以內,回到4年前的水平,但是行業發展態勢依舊看好。

中融信託的年報中顯示,2020國內經濟保持較強韌性,金融亂象整治工作提升了行業環境,以及國民財富不斷積累帶來了很多新興業務的發展空間,這些都促進了行業平穩發展。

不過,三家公司在年報中均提及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一是受疫情以及由此導致的經濟下行影響;二是風險疊加,風控壓力加大;三是監管機構調控力度持續加大,公司轉型壓力和經營壓力加大。

轉型方向上,三家的重點既有重合,亦各有特色。

平安信託黨委書記、董事長姚貴平表示,公司在2020年加速主動轉型步伐,升級打造以特殊機會為特色的領先多元投資平台,構建從非標向標、從融資到投資、從規模優先到質量優先的全新增長模式。平安信託年報中,公司特殊資產全年累計投資規模突破200億,成功落地債務重組、項目紓困、破產重整等模式場景。此外,作為國內家族信託發展的開拓踐行者,年內家族信託規模同比增長超100%。

中信信託的重點則放在家族信託與保險金信託、標品業務、消費金融上面,據悉其家族信託與保險金信託持續領跑,2020年,公司家族信託和保險金信託客户規模超過3000名,受託資產規模近人民幣500億元,同比增長44%。另外,公司在標品業務和資產證券化業務上,也均有產品創新,同時公司還是唯一設立下屬消費金融公司的信託公司。

家族信託、消費信託也是中融信託的重點發展領域。據報道,中融信託家族辦公室服務已服務超千人,去年不論是資產管理規模,還是客户追加數量及規模,同比增長率均超過110%,且基本均為主動管理業務,成為信託業轉型的又一亮點。同時中融信託自主研發的“天巡”(原名牧羊犬)系統,目前已基本實現自主風控審批、自主支付、大數據存儲和挖掘、貸後資金安全監控等功能;並對接央行徵信系統,能夠實現T+1上報個人和企業徵信數據。

中融在房地產業務的開展上也頗具特色,公司聲稱,在“房住不炒的原則之下,堅持發展住房建設+存量物業升級改造業務。旗下長河資本團隊將北京北三環原百盛大樓更新改造,整租給德國大眾集團作為中國區總部。另外由其操盤的上海中融信託大廈以及美國西雅圖高端長租型公寓都已成功完成項目退出,併為投資者贏得可觀的收益率。

此外,標品投資、股權投資以及資本市場業務也都是共同的重點。雖然,這些特色的轉型業務被很多信託公司看重,但是經過幾年發展,頭部公司更有優勢,業務集中度較高。

據中信登數據,2020年末,家族信託規模較2020年初擴大80.29%,參與家族信託業務的信託公司數量也由2013年的6家增加到2019年的35家,其中建信信託、山東信託、中融信託、中信信託等公司的家族信託業務規模排名居前,四者規模佔比合計超60%。

信託產品仍具吸引力

年報中,中信信託報告期內為受益人分配信託收益682億元,平安信託在2020年累計向受益人分配收益336.1億元,中融信託在報告期內也為受益人分配了547億元信託利潤。在去年如此動盪的市場環境下,頭部信託公司仍然較好實現了風險管控,為投資人實現了資產的保值增值。

用益信託數據顯示,3月份共計成立集合信託產品2325款,環比增加54.71%;成立規模1640.88億元,環比增加67.08%。可以看出,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規模上來看,集合信託均有不小的增幅。這組數據也反映出,信託產品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明顯增加。

有媒體報道,由於信託投資者依舊願意投資固收類的非標產品,因此少部分非標項目一旦推出,很快就被“秒光”。

不過一位北京的信託財富團隊負責人表示,由於融資類業務今年將被持續壓降,固收類的非標產品發行量將進一步減少。不過信託公司正在推出更多股權投資類、標品投資以及投資資本市場的產品,路演中也得到了很多投資人的關注和青睞。他認為,非標轉標、打破剛兑是行業必經之路。這雖然對信託公司提出了挑戰,但是隨着投資人越來越成熟,市場也將形成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