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全面降準釋放萬億資金,但房地產信貸環境難明顯改善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劉新歌

央行全面降準釋放萬億資金,但房地產信貸環境難明顯改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融資難、融資貴的中小企業將迎來一個“愉快”的週末。

7月9日傍晚,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全面降準”,即從7月15日起,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金融機構外,下調其他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9%,將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降准將有效增加市場的流動性,也將降低市場利率水平,有利於降低金融機構負債成本和企業融資成本。

這對市場來説可謂“久旱逢甘霖”。這是今年第一次降準,也是自去年4月以來、時隔14個月後首次降準。時代財經查詢發現,這也是2018年以來降準間隔時間最長的一次。2018至2020年年內,每年降準均為三次,間隔在6個月以內。

此次降準在7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已有釋放信號。會議決定,針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要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不過,降準力度遠超市場預期。彼時,業內多認為,近幾年來,央行加強流動性常用的手段是中期借貸便利(MLF)以及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而非降準這一“重器”。因此,業內猜測,此次降準可能是定向降準而非全面降準。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在新浪微博發文稱,此次降準比預期快、力度大,説明對經濟下行高度重視。“上半年對經濟太樂觀,收的有點狠了。下半年適度放鬆貨幣、放鬆信用是必要的。”

但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此次降準的目的是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人民銀行堅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有效性,堅持正常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具體為:一是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二是調整中央銀行的融資結構,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30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從上述表述看,即便此次降準是近年少有的全面降準,但普降的甘霖似乎不會流入融資嚴重收緊的房地產領域。

貝殼研究院首席分析師許小樂稱,此次降準不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顯著影響。一方面,降準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資金用於彌補7月中下旬税期高峯帶來的流動性缺口,增加金融機構的長期資金佔比,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另一方面,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對不同銀行有明確的房貸佔比上限,銀行均需嚴格執行。在此前提下,降準不會對房地產信貸環境產生明顯影響。

今年1月1日,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政策正式施行,對金融機構的房地產貸款餘額佔比及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比設定相應上限,以提高金融體系韌性和穩健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

新政實施半年有餘,通過對違規流入樓市的經營貸、小額信貸等的打擊,資金過度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得到初步扭轉。銀行業已感受到壓力。今年上半年,多地多家銀行紛紛上調房貸利率,熱點二線城市的銀行房貸業務也出現收緊跡象,部分銀行暫停了二手房貸款業務,甚至有銀行暫停受理新房房貸業務。

但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提醒到,鑑於這兩年頻頻出現借小微企業貸款來變相支持房貸的做法,預計接下來對此類資金的流向會有更多新的管控方式,如對註冊時間不長、無實際經營的企業,尤其是個人註冊的企業要格外關注,對各類借小微企業信貸資源變相投資買房的進行嚴厲打擊等。

不過,“普降甘霖”對房地產行業還是有一定利好。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降準提高銀行放貸積極性,緩解積壓的房貸投放,降低房貸利率上升趨勢,有利於開發商回款,適度增加開發商拿地、開工的積極性,修正房地產金融加速器效應,阻止社會融資過快下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6 字。

轉載請註明: 央行全面降準釋放萬億資金,但房地產信貸環境難明顯改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