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統計局日前發佈的貿易數據顯示,中國在2020年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
在新冠疫情衝擊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和中美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中歐關係特別是中歐經貿合作好消息頻傳。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具有怎樣的特殊意義?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採訪時指出,隨着影響力的增加,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不但獲得了發展空間,也給世界帶來更多機遇,歐盟正是抓住了這些機遇。長期來看,中國有很大可能保持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
2020年8月5日,一輛滿載防疫物資和百貨商品的中歐班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發出,開往德國杜伊斯堡。 新華社記者 劉坤攝
美歐貿易戰將歐盟推向中國
數字顯示,2020年歐盟與中國進出口貿易實現雙增長,其中從中國進口達3835億歐元,同比增長5.6%;向中國出口2025億歐元,同比增長2.2%。與之相對應的是,2020年歐盟對美國進出口均明顯下降,同比分別下降13.2%和8.2%。
2020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創下新高,達到12406列,同比增長達50%。2020年年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也如期完成。白明表示,中歐間經貿合作水平能夠達到如今的高度基於多方面因素。
首先,過去幾年中,美國特朗普政府發起美歐貿易戰,在貿易方面對歐盟進行打壓,客觀上促使歐盟更多地與中國尋求合作。
其次,受到新冠疫情、難民問題、英國脱歐等問題影響,歐盟也迫切地尋找外部經濟動力。
第三,中國近年來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例如中歐班列從硬件方面搭建了中歐之間的合作基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完成也從軟件上使雙方合作框架進一步成熟。中歐合作空間正變得越來越廣闊。
“中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也説明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國釋放出的機會不僅使自身獲得了發展空間,而且給世界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歐盟正是抓住了這些機遇。”白明認為,相對於美國這樣的國家,歐盟沒有采取過度打壓中國的政策。中歐之間也有經貿矛盾,但雙方通過協商妥善進行了處理,沒有讓矛盾升級,這就對中歐雙方都有好處。
中國有望長期保持最大貿易伙伴地位
新冠疫情使全球經濟受到嚴重衝擊,中國成為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隨着未來各國逐漸走出疫情陰影,中國能否繼續保持歐盟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呢?
“應該承認,中歐經貿關係的成果的確也與疫情下中國外貿在全球一枝獨秀有關。”白明説,疫情之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是完整的,能夠對歐盟提供相對穩定的供給。當各國疫情在未來逐步緩解,產業鏈、供應鏈逐漸恢復,原來轉移到中國的訂單是否會再轉移回去?
白明認為,具有不確定性。“但是,只要中歐經貿關係的發展建立在互補基礎上,並能妥善處理雙方經貿分歧,我相信從長遠看,以中國和歐盟巨大的經濟體量,雙方貿易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中國還是會穩定保持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
2020年第三屆進博會上,參觀者在汽車展區諮詢瞭解沃爾沃XC90混動汽車。 新華社記者 趙丁喆 丁汀攝
中歐自貿協定,下一個里程碑?
2020年年底,歷時7年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白明指出,投資協定對雙邊貿易會產生影響,但更多還是側重於投資方面,對貿易關係起到一種間接的作用。如果投資的問題解決了,也有助於夯實雙方發展貿易的產業基礎和投資基礎。
“但是投資協定不能代替將來中歐簽署自貿協定。自貿協定會涉及到投資、服務貿易這樣的內容,投資協定談判的完成為將來中歐自貿協定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歐完成投資協定談判是中歐經貿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將來還可能有第二個、第三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