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液化天然氣工廠罷工傳聞令歐洲恐慌,美媒:消費者賬單可能再次上漲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達喬環球時報記者 丁雅梔】澳大利亞主要液化天然氣(以下簡稱為LNG)工廠可能發生罷工的消息讓歐洲居民對今年冬天的能源賬單再次產生擔憂。彭博社8月14日報道稱,澳大利亞為LNG的主要生產國,近期其包括雪佛龍和伍德賽德能源集團等在內的大型LNG工廠可能發生罷工。罷工一旦進行,將擾亂約10%的全球LNG出口量,打破全球供應的脆弱平衡,並導致消費者的賬單再次上漲。

澳液化天然氣工廠罷工傳聞令歐洲恐慌,美媒:消費者賬單可能再次上漲

液化天然氣儲罐 資料圖

相關消息一出,歐洲市場“能源警報”隨即被拉起。素有“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之稱的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曾一度上漲40%,創下2022年3月以來最大漲幅。

彭博社分析稱,受天然氣供應危機影響,歐洲通脹擔憂再起。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油氣在歐洲能源結構中佔比較大,超過60%,所以LNG工廠罷工才會短期內對歐洲構成了較大通脹壓力。“能源價格波動對通貨膨脹有直接影響。能源價格上漲會導致生產和運輸成本增加,傳導至商品和服務價格,推動通貨膨脹。”

澳大利亞天然氣供應對全球能源的安全意味着什麼?《澳大利亞人報》8月13日分析稱,儘管大多數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銷往亞洲,但市場之間的聯繫如此緊密,亞洲的天然氣短缺也將等同於歐洲的天然氣短缺,因為兩個地區都在爭奪相同的能源。對此林伯強認為,“由於液化天然氣是全球市場,很多國家都需要進口液化天然氣,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工廠罷工勢必將影響整個國際液化天然氣市場,對國際價格產生衝擊導致上漲。凡是進口LNG的國家都會受到影響。”

《澳大利亞人報》稱,如果罷工真的發生,幾乎沒有市場冗餘來應對這種程度的供應中斷。殼牌曾於去年發生規模較小的罷工,導致天然氣停產數週,“而此次可能發生的罷工規模將是去年的10倍,這種量級的極端事件會再次導致歐洲和亞洲的天然氣價格面臨危機”。針對可能發生的危機,雪佛龍和伍德賽德能源集團一直在與工會舉行談判,並在採取相應措施。《環球時報》記者在澳大利亞主要的招聘網站上發現,針對LNG生產員工的招聘數量大增,且均處於置頂狀態。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的報告,澳大利亞是亞洲的LNG關鍵供應國,日本是最大買家(約佔其2022年總銷量的40%),其次是中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報告稱,罷工對市場的影響程度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停工的持續時間,對於中國而言應對彈性較大,因為中國市場具有一定的供應靈活性。林伯強認為,“罷工一般持續時間不長,所以預判對中國帶來的影響不會很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7 字。

轉載請註明: 澳液化天然氣工廠罷工傳聞令歐洲恐慌,美媒:消費者賬單可能再次上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