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千億補貼VS股價下跌,哪一顆才是真正的“美國芯”?!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財經

最近美國那邊的芯片產業尤其熱鬧,一方面,嚷嚷了很久的芯片法案終於落地了;另一方面,美國的一眾芯片企業股價卻跌了。按理説,數百億美元的鉅額補貼是一個巨大利好,股價應該應聲上漲才對。事出反常必有妖,這篇文章試圖來解開這個謎題。

靴子終於落地了

當地時間8月9日上午,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正式簽署了《芯片與科學法案2022》(以下簡稱“芯片法案”)。該法案價值約為28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906億元)。芯片法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美國科技發展,其中,芯片領域是將受到補貼的頭部板塊,在2800億美元中,有527億美元是補貼美國本土的芯片製造和研發。此外,還有一項針對芯片製造投資提供税收抵免的條款,總價值約為240億美元。除芯片板塊之外,其餘的2000億美元,將用於促進美國未來科技的研究與創新,主要集中於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器人等領域的科研創新。

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簽署《芯片和科學法案》

關於這527億元美元的芯片補貼,法案主要分配如下:500億美元成立美國芯片基金,其中390億美元用於鼓勵芯片生產;110億美元用於補貼芯片研發;20億美元用於美國芯片國防基金,補貼國家安全相關領域的芯片生產;5億美元用於美國芯片國際科技安全和創新基金,確保建立安全穩健的芯片上游產業供應鏈;2億美元用於美國芯片勞動力和教育基金,培養半導體行業人才。

美國《芯片法案》中關於芯片補貼分配情況

數據猿發現,《芯片法案》具體的補貼方案給到我們的關鍵信息點有兩個:第一,主要受惠對象是美國企業;第二,補貼的重點領域是芯片生產。由於美國芯片企業運營模式的不同,決定了各家芯片企業將從《芯片法案》中獲得利益也不盡相同。

整個芯片產業可以分為三大部分:設計、生產、封裝。因此,數據猿根據芯片企業的運營模式以及《芯片法案》的具體內容,將可能會受到該法案影響的企業分為以下四類,前三類是美國企業,第四類是在美國發展的國外企業。

第一類,英偉達、高通、AMD、博通這類以芯片設計為主的美國芯片企業。它們主要聚焦於芯片設計和銷售,而生產、封裝、測試等環節嚴重依賴於對外合作。表面上來看,它們很難從《芯片法案》中直接獲得大量的實質補貼。但是具體獲利情況,還要把整個芯片價值鏈條梳理清楚才能揭曉。

第二類,以英特爾、美光、德州儀器為主,集聚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多個環節為一體的IDM模式企業。因為有着製造的需求,他們或將受益於《芯片法案》中芯片製造投資的建廠補貼和抵税優惠。綜合來看,美國想要扶持芯片龍頭企業,便於實現規模效應,想要讓更多具有製造能力的芯片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提升美國在全球芯片領域的影響力,加速美國實現“芯”自由。

一般而言,在美國建設一家先進芯片製造廠耗資就會超過100億美元,然而《芯片法案》在芯片領域的總撥款才500億美元,資金分配將會是肉眼可見的難題。關於具體的補貼方案,目前仍未公佈。目前為止,英特爾早前就已經公佈,其將在俄亥俄州投資200億美元進行晶圓廠的建設。在《芯片法案》發佈後,英特爾表示希望獲得120億美元的建設補助金,相當於總金額的近三分之一。也有市場預測,英特爾或許可以通過《芯片法案》獲取大約200億美元的補貼資金。

第三類,AMAT、拉姆研究等為主的美國半導體制造設備和服務供應商。它們或許不會直接從《芯片法案》中獲利,但是隨着英特爾等大幅度投資建廠,對芯片製造設備的需求會大幅提升,設備廠商自然也會在芯片市場經濟的帶動下獲得收益。

第四類,台積電、三星為代表,有意在美國建廠的國外芯片企業。比如,台積電將在亞利桑那州投資至少120億美元,生產5納米制程的芯片。目前這座工廠正在建設中,目標是明年年底完成,該項目也有希望可以獲得美國芯片法案的補貼。此外,三星也宣佈將在得克薩斯州投資170億美元,用於推動先進邏輯半導體的生產。

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大陸和台灣省)、韓國重視科技與製造的結合,並且實施了強有力的激勵政策,用以吸引半導體制造業投資,導致美國之外芯片製造業產值的平均增長率迅速,大約是美國的五倍。

為了扭轉這個態勢,在美國《芯片法案》中,明確規定如果想要獲得該法案補貼,各大半導體企業在未來10年內,禁止在中國大陸新建或者擴建14nm及以下的先進製程芯片廠。

如今,《芯片法案》為美國未來芯片產業的發展添了一把火,從設計到生產、封裝、測試,甚至是設備供應商,既有環環相扣的激勵,也有明目張膽的限制。對於美國芯片企業來説,《芯片法案》是一件好事兒,通過在美國本土整合設計、生產、封裝、測試等廠商,一方面可以增強企業之間的信息流動;另一方面,這將會大大降低美國芯片產業的物流成本。

面對如此巨大利好,美國各家芯片廠商處於何種境地?他們會更好嗎?接下來,數據猿將詳細分析美國“芯”的狀況。

“美國芯”有點跳不動了?

拜登此次簽署芯片法案的初衷是為美國整個半導體供應鏈提供資金,促進芯片產業用於研究和開發的關鍵投入。然而,該利好消息卻並沒有改變半導體板塊走低的勢頭。

芯片法案簽署當日,費城半導體指數收跌4.57%,同時美股芯片股全線走低。其中,英特爾跌2.43%,AMD跌4.53%,美光科技跌3.74%,英偉達跌3.97%,高通跌3.59%。顯然,此次法案的簽署並沒有為市場帶來顯著提振作用。除了股價表現外,數據猿梳理了這幾家企業近期的業績表現,從圖表中不難看出,美國的芯片企業最近的日子似乎並不好過,這也是其股價下跌的根本原因。

英特爾、AMD、英偉達、美光、高通,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英特爾

就拿曾經的老大英特爾來説,這家老牌企業在業界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然而其業績表現卻遠不如前。其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英特爾實現營收153.2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96.31億美元相比下降22%;淨虧損5億美元,去年同期則盈利51億美元,由盈轉虧。此外,英特爾還將全年業績預測從760億美元下調至650億—680億美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747.6億美元。當曾經的王者舒服地躺在自己功勞簿上時,就有可能被追趕者超越。

曾經的英特爾,當之無愧的穩坐芯片頭把交椅,在PC電腦的CPU市場份額一度高達80%,佔據霸主地位長達30多年。然而,現在的英特爾卻自顧不暇,被追趕了其30多年的AMD一度反超。AMD不僅在股價上超過了英特爾,其營收也在二季度表現亮眼。數據顯示,AMD二季度營收為65.50億美元,漲了70%,淨利潤為4.47億美元。

對於一直關注英特爾的人可以明顯感覺到,數十年來,英特爾遭遇了一連串項目失敗,公司戰略也有頗多失誤。2005年,蘋果想要英特爾為iPhone開發手機CPU時,當時的英特爾CEO保羅·歐德寧拒絕了,理由是蘋果報價過低。隨後幾年,搭載三星設計的ARM架構芯片(SoC)的初代iPhone發佈,大獲成功。至此,英特爾徹底錯失了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中搶佔先機的機會。儘管後來英特爾也推出了面向移動設備的Atom系列芯片,但卻存在着散熱差、兼容性差的硬傷,最終無法與蘋果、高通、三星抗衡。之後,英特爾雖時有新業務上的嘗試,但也近乎石沉大海,反而對手們在一步步變得更加強大。

2012年,AMD研發出先進的Zen架構,經過三代更迭,AMD芯片在CPU市場上的市佔率一路攀升至40%左右。今年2月,AMD又花費350億美元收購了芯片廠商賽靈思,佔據FPGA 49%的市場份額,多於英特爾的35%。憑藉着CPU、GPU和FPGA等產品,AMD形成了完整的高性能計算芯片體系,在芯片方面實現了彎道超車,不斷蠶食原本由英特爾統治的數據中心的市場份額。

不過,就AMD本身來看,其淨利潤也呈現了下降之勢,這是該行業的整體下滑態勢使然。英特爾將業務的下滑歸咎於中小型企業放慢PC採購速度,以及經濟的迅速下滑導致許多芯片供應出現問題。AMD也表示PC需求下降是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並且壓力將蔓延至四季度。

與此同時,英偉達和美光科技的二季度營收同樣轉頹。

英偉達

除了電子產品需求降温外,隨着加密貨幣崩盤,顯卡的出貨量可能也會下跌50%,預計不少關聯廠商會被波及。英偉達公佈的二季度初步數據顯示,公司季度營收為67億美元,大幅不及市場預期的81億美元,環比下降19%,同比增長3%。而遊戲業務收入大幅不及市場預期,季度營收20.4億美元,環比下降44%,同比下降33%。對於遊戲收入下跌,英偉達表示主要受遊戲產品的銷售量下降影響,反映出經濟下行對公司渠道合作伙伴的銷售額的影響。由於預計到影響銷售的宏觀經濟狀況將繼續,英偉達與遊戲合作伙伴採取行動調整渠道價格和庫存。

美光科技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存儲芯片製造商之一,其產品主要用於個人電腦(PC)、智能手機和其他設備。8月9日,美光科技下調了當季營收預期,並警告稱,因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芯片市場需求下滑,公司下季度自由現金流可能為負值。美光科技表示,預計當季收入將位於甚至不及此前預測的低端區間。該公司此前預計,當季營收將介於68億美元至76億美元之間,而分析師對此的預期則為72.8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業逆風形勢下,美光科技卻發佈聲明表示,計劃在2030年底前投資400億美元,分階段在美國建立尖端存儲器製造業務。這筆投資是美國曆史上最大的內存製造投資,最終將創造多達4萬個工作機會,其中包括5000個高薪的技術及運營崗位。

高通

雖然從業績表現來看,在一眾企業中表現較為亮眼,很大程度上和後疫情時代全球爆發“芯片荒”有關。另外,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國內一批整機廠為“備戰備荒”,以實際需求量的2至3倍採購芯片也推高了高通的業績。高通芯片雖被國內很多手機廠商使用,但並不具備不可替換性。由於4G、5G的發展,高通並不能像在3G時代一樣橫行霸道。對於國內手機市場,手機芯片有更多選擇,所以高通並不具備抓住市場的爪子。

以目前的形勢來看,芯片法案的實施,與其説是要給美國芯片產業添了一把火,不如説是要給業績承壓的美國芯片廠商“託底”,對沖宏觀環境下滑的風險。

美國芯片廠商將要面對的,是一個不那麼美好的未來

聽!冬天的腳步聲

短期來看,芯片法案帶來的鉅額補貼也許可以催熟美國芯片產業,但長期來看,美國芯片廠商依然面臨兩個方面的嚴峻考驗:經濟下行帶來的需求疲軟,以及來自中國的強有力競爭。

先來看整個市場環境。

自2020年大規模的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芯片行業由於疫情對整個供應鏈、下游工廠產能造成的巨大影響,出現了“芯片荒”現象,根據彭博社的數據,在2021年7月,一般芯片的備貨時間由2018年的15周以下飆升至20周,全球有將近200個行業受到影響,整個行業的產能和對應市場的需求有較長一段距離。

同時,由於疫情催生了在線辦公的工作新業態,PC銷量暴漲,芯片行業迎來了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一個時期。僅2020年,PC的全球總出貨量達到1.61億台,比 2019 年增長 28%。

全球2016年—2021年台式電腦出貨量 數據來源:canalys

三年即將過去,市場風雲變幻,芯片產業也由產能短缺進入了一個新的狀態——市場疲軟。

在這三年中,疫情不斷催化原本存在的社會矛盾,國際矛盾也越發尖鋭,地區政治的不穩定對整個芯片產業的供應鏈流通來説就是一場蝴蝶效應,例如俄烏髮生衝突後,用於半導體生產中的氖氣供應就受到不小的震盪。

而疫情導致的全球經濟下行是市場疲軟的直接導火索,人們因為經濟動盪,收入下跌而選擇減少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雖然疫情加快了人們的網絡化進程,催生了一批新的電子消費需求,但這批需求早已經過了紅利期,PC市場兩個季度的下滑就足以説明這一點。

Gartner研究業務副總裁Richard Gordon也表示:“雖然芯片短缺正在得到緩解,但全球半導體市場正在進入到一個疲軟期並將持續到2023年末,到那時半導體收入預計將下降2.5%。"

根據Gartner的預測,2022年全球半導體行業收入增長將放緩至7.4%,相比上一季度預測的13.6%有所下降並且遠低於2021年的26.3%,全球PC銷量可能下降將近 10%。

2021—2022年不同設備的全球總出貨量預測 數據來源:Gartner

覆巢之下無完卵,整個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芯片市場需求疲軟,美國芯片廠商也無法獨善其身,其未來一兩年都將面臨很大的業績壓力。

除了整個經濟環境外,來自中國的競爭是美國最頭疼的事情。

誠然,美國憑藉自身的技術優勢,依然在變動的大環境中坐穩芯片業的頭把交椅。以手機芯片為例,美國的高通和蘋果依舊佔據全球市場70%的份額,儘管英特爾今年頻頻“暴雷”,和AMD的競爭不斷膠着,但其競爭對美國本身影響不大,美國仍舊在芯片行業保持着龍頭的地位。全球供求關係的不斷變動,暫時並不能改變芯片行業“美國領先,台韓割據一方”的局面。

2022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芯片份額佔比 數據來源:Counterpoint

美國為了保持這個優勢地位,可謂費盡心機,其中最具爭議的是由美國政府今年3月提出的“芯片四方聯盟”,成員為在半導體領域競爭力較強的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該聯盟希望打造出一條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條:美國和日本負責芯片設計和零部件設備環節,韓國和台灣負責代工環節,儘可能將大陸踢出芯片供應鏈。目前該計劃還在預備磋商階段。

但正如經濟學中的“陳詞濫調”一樣,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在芯片的國際貿易中將資源配置到最合適的位置。20多年前美國芯片產能佔全球芯片產能的比例達到37%,如今美國芯片產能卻只佔全球的12%。中國以市場和製造業優勢,以及工程師紅利,逐漸在芯片行業佔據一席之地。中國自身也在技術上不斷突破,沿着芯片的金字塔不斷向上攀登。

無論是“芯片法案”還是“芯片四方聯盟”,都是美國在用自身積累的豐厚資本抵抗市場規律,築起自己在芯片行業的護城河。而美國的芯片產業在失去中國的巨大市場,也將經歷一段生產鏈條重鑄的震盪。震盪過後,全球經濟低迷、芯片行業發展降速的狀態下,是否有足夠的需求填補美國及其盟友的產能?可以預見,僅僅是美國芯片行業的區域性提速帶動不了整個世界緩慢發展的步伐。

當然,中國的芯片產業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儘管在2021年,僅大陸地區的半導體市場規模就達到了全球市場的28.8%,但國內的半導體設備主要依賴進口,中國處於半導體行業產業鏈的下端。美國此次的“芯片法案”,在一定程度上把中國半導體行業的脖子卡住了,但也為中國的逆流而上提供了一個無法拒絕的機會,國產芯片的自主研發和自主製造不再是可有可無的Plan B。

美國在卯足勁發展芯片產業,中國也不會落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全球芯片產業的格局將由中美兩個大國重塑。整個產業的競爭格局將錯綜複雜:芯片設計領域面臨技術變革,GPU、AI芯片發展迅速;芯片製造領域,摩爾定律面臨失效,亟待新的技術突破;台積電的作用,將隨着兩岸統一而發生根本改變;韓國三星是完全倒向美國,還是繼續在中美之間玩平衡等,有大量的因素都將影響着整個產業格局。鹿死誰手還未可知,時間還長,這盤棋我們慢慢陪美國人下。

文:知語、餘小魚、妖妖 / 數據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