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貨幣政策“組合拳”年底推出,緣由如何?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12月12日電 (方經綸)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12月9日發佈消息稱,為加強金融機構外匯流動性管理,決定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7%提高到9%。據人民網“強觀察”欄目查詢,央行此前一次調整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是在今年6月15日,當時從5%提高到7%。
“央行此舉是希望商業銀行將更多的資金作用於國內市場。”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表示,本次調整將凍結部分外匯流動性,以起到穩定匯率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強觀察”欄目梳理發現,這並不是央行近期唯一的貨幣政策調整。12月6日,央行發佈消息稱,為支持實體經濟,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決定於2021年12月1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即降準。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專家認為,這意味着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
“可以説這與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上調是一套‘組合拳’”郭田勇表示,降準釋放1.2萬億左右的長期資金會為我國億萬市場主體帶來新的活力,也能夠配合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上調進一步實現穩定匯率的目標。
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總體上延續了自2020年6月開始的升值勢頭。自今年9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連續3個月升值。
有專家接受採訪表示,短期來看,人民幣的快速單邊升值預期容易對經濟及市場主體造成影響,特別是對中小出口型企業而言,人民幣升值可能會帶來匯兑損失與出口競爭力的下降。
“穩定匯率,對於公眾來講相對利好。”郭田勇認為,人民幣匯率過快升值將會對我國出口以及國內就業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通過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穩定匯率將會為國內居民緩解一定的生活壓力;對於出口企業來説,此舉將會使貸款利率上升,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企業的外匯資金,但由於我國企業主要使用人民幣進行經營活動,外匯貸款量較少,所以對於企業而言,總體也是利大於弊。
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21年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3%,環比上漲0.4%。那麼,近日來的貨幣政策調整,是否會加速通貨膨脹?
“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通常被解釋為‘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我國從需求側引發通貨膨脹的概率較小。”郭田勇認為,我國各領域的企業產能都相對充分,能夠及時滿足各類需求,所以貨幣適當的寬鬆並不足以刺激市場形成較為明顯的通貨膨脹。
“但是我們需要警惕供給側引發的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郭田勇提醒,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處於高位,我國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之前也有明顯增長,上游企業的高昂成本可能傳導至下游企業所生產的商品的價格上,從而導致通貨膨脹的發生。
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PPI同比上漲12.9%,環比持平。“11月份,隨着保供穩價政策落實力度不斷加大,煤炭、金屬等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勢頭初步得到遏制,PPI漲幅有所回落。”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