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家消失的PE:賣了470億

今年第一家消失的PE:賣了470億

世上再無霸菱亞洲了。

投資界獲悉,昨天(3月16日),瑞典私募股權公司EQT(殷拓集團,下稱:EQT)宣佈已就收購霸菱亞洲投資基金(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下稱:BPEA/霸菱亞洲)達成協議,以6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70億元)的交易總值,獲取霸菱亞洲控制旗下基金的普通合夥人實體——霸菱亞洲管理公司的100%股權,並可收取部分現有基金以及未來一切新基金的超額收益。

至此,這家馳騁25年的亞洲PE巨頭正式易主,霸菱亞洲成為絕唱。

成立於1997年,霸菱亞洲是亞洲前三大私募基金公司之一,旗下資產管理規模達17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超1200億元)。風投女王——徐新,就曾是霸菱亞洲的早期員工,當年她孤注一擲投向網易為霸菱帶去8倍收益,至今仍為經典。而EQT,則是一家歐洲PE豪門。1994年,背靠財力雄厚的瑞典瓦倫堡家族,瑞典銀瑞達集團正式創立EQT,近30年來,EQT管理着超過700億歐元的資產。

眼下,大洗牌正在VC/PE行業上演,誰又會是下一個被收購的對象呢?而更有意思的是,正值俄烏大戰轟轟烈烈,在這樣的的大動盪背景下,以EQT為代表的的歐洲財團並未改道美國避免,而是依然熱烈擁抱亞洲,乃至於充滿潛力的中國。

昨天,霸菱亞洲被賣了

歐洲PE巨無霸掏出470億

EQT霸氣給出68億歐元,促成了這筆史詩級的大收購。

投資界拿到了更多交易細節:6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70億元)的交易總值在以無現金、無負債為估值前提(已考慮合理水平的運營資金)下將由兩種方式交付,其中約53億歐元將以1.912億股新增發行的EQT普通股形式支付,即對應着16%的股權稀釋,剩下的15億歐元則以現金支付,預計將於2022年第四季度完成交割。

這一次聯手後,EQT將獲取霸菱亞洲控制旗下基金的普通合夥人實體霸菱亞洲管理公司的100%股權,並可收取部分現有基金的超額收益,包括霸菱亞洲第六號基金25%的超額收益,以及霸菱亞洲第七號基金35%的超額收益。而從霸菱亞洲第八號基金開始,EQT將投資並有權收取霸菱亞洲未來一切新基金之35%的超額收益。

至此,一個瞄準亞洲的全新巨無霸投資平台正式誕生。EQT目前管理着超700億歐元的資產,霸菱亞洲則管理規模為177億歐元,經此合併,一家超87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超6000億元)管理規模的超級PE由此形成。

組織架構上,EQT Private Capital將分為兩部:其一,BPEA Private Equity 將與EQT亞太團隊合併成立新的——BPEA EQT Asia,另一分支則為EQT Private Capital歐洲和北美團隊。日後,BPEA EQT Asia將提供類似目前EQT Private Capital 歐洲和北美所提供的全方位投資策略服務,範圍涵蓋風投至長青業務。

原霸菱亞洲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莊佳誠將擔任BPEA EQT Asia負責人,管理EQT在亞洲的Private Capital業務並直接向EQT首席執行官兼管理合夥人Christian Sinding彙報。莊先生亦將加入EQT的全球執委會(Executive Committee)。

業務方面,霸菱亞洲旗下的房地產投資業務將與EQT Exeter合併,以單一平台於全球營運。自EQT於2021年四月收購Exeter Property Group後,EQT Exeter在全球快速增長,包括於2022年1月通過收購Bear Logi進一步擴展亞洲業務。通過與霸菱亞洲房地產業務合併,EQT Exeter將極大擴張其在亞洲區內的本地市場佈局。同時,EQT Infrastructure將繼續在全球(包括亞洲)營運,預期將受惠於霸菱亞洲的強大本地業務網絡,助力其業務發展。

交易完成後,EQT將在亞洲擁有超過200億歐元的已投資資產管理規模,覆蓋Private Capital與Real Assets業務,其團隊將遍佈全球25個國家,合共佔全球GDP總額約80%。

走出泛亞洲投資市場佈局的重要一步,EQT首席執行官兼管理合夥人Christian Sinding表示:“擴展亞洲市場佈局是EQT在上市時定下的主要戰略目標之一,而霸菱亞洲作為區內一傢俱穩健根基、表現優異的投資公司,正可助EQT提升全球投資平台,並把握亞洲私募市場的結構性增長機遇。霸菱亞洲不但與EQT文化和理念高度契合,合併後可為EQT提供獨特機遇,發展成為擁有完善亞洲平台的世界級私募市場投資平台。”

於霸菱亞洲而言,這同樣是一個里程碑式轉折點。莊佳誠表示:“這次聯手對雙方而言都是重大的機遇,將提升我們為客户創造優異回報的能力。通過結合霸菱亞洲在亞洲的堅實業務基礎及EQT在全球醫療健康與科技等行業的經驗、專有的數字化轉型與數據分析資源,以及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領導能力,我們將打造出一個具備市場差異化優勢,在亞州以至全球均具有高競爭力的私募市場投資公司。

面對當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他進一步指出:私募股權的未來在於,無論外在環境如何,都能通過採取積極持有策略幫助企業於整個週期內實現徹底的變革,並持續為客户帶來優異的投資回報。

徐新老東家:25年執掌1200億

世上再無霸菱亞洲

風投江湖依然流傳着霸菱亞洲的傳説。

“風投女王”徐新,就曾是霸菱亞洲最早一批的員工。1998年,徐新加入霸菱亞洲,任中國區董事總經理。來到霸菱亞洲的第二年,她就以500萬美元入股網易。但當2000年互聯網泡沫到來時,網易股價下跌,徐新也在這一年經歷了她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但她還是毅然頂住了董事會的壓力,堅定地不賤賣網易,選擇耐心等待,最終賺得了8倍的投資回報。2005年,徐新離開霸菱亞洲創立了今日資本,開啓了她風風火火的霸氣投資生涯。

繼續説回霸菱亞洲,其前身是霸菱投資公司,它在1995年被ING(荷蘭國際集團)收購。兩年後,霸菱亞洲成立,正式成為一家獨立的直接投資機構。資料顯示,在霸菱亞洲的第一期基金中,ING還出資了2500萬美元作為種子基金。但到了2000年前後,霸菱亞洲的投資團隊實現了管理層收購,ING便不再是其後面幾期基金的LP。

霸菱亞洲最初成立的兩隻基金主要投向了亞洲範圍內的數據通訊和信息技術公司,並且主要集中在企業的早期、擴展期和回購階段。

2006年初,霸菱亞洲開始啓動籌集旗下第三支基金,募集資金是4.9億美元,投資策略繼續秉承了其以往的風格,投資中國、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需要資本進行業務拓展或管理層收購的中型公司。

到了霸菱亞洲的第5支基金,其募資規模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4.6億美元,這比之前三支基金加起來的總額還要多。不同於以往,這支基金超3成資金都投向了大中華區的企業,包括了中糧集團旗下的中糧肉食投資有限公司。這也是霸菱亞洲第一次投資於國企,出資額超過5000萬美元。

在這之後,霸菱亞洲步履加速,資產規模不斷跨越新的里程碑。時至如今,霸菱亞洲旗下資產管理規模達17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超1200億元,195億美元),已完成超100筆投資交易,總投資收益倍數(gross MOIC)2.6倍。

在中國,霸菱亞洲也留下了不少精彩的投資故事。除了徐福記、巨人網絡等公司之外,霸菱亞洲在中國耳熟能詳的最近一筆投資出自於京東健康。2019年,霸菱亞洲參與了京東健康的10億美元A輪融資,這筆投資使其在IPO前持有京東健康3.16%的股份,是僅次於高瓴的第二大外部機構投資方。

短短20餘年,霸菱亞洲已經成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之一,也是亞洲範圍內最為成功的基金之一。而選擇賣身EQT,在於他們不約而同地看向了同一個地方,在那裏他們試圖實踐1+1大於2的理論。

VC/PE大洗牌

歐洲財團用腳投票,去亞洲

更具震撼力的是,EQT集團身為歐洲最大的財團之一,歷來被視為風向標,此次卻大舉重倉亞洲。

所謂時勢造英雄。近期受到俄烏戰爭等大變局影響,股市一度出現暴跌,投資者的心態同步受到影響。數據統計,2月24日至3月14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了6.6%,英國金融時報250指數上漲了1.1%,日經225指數下跌了2.6%,香港恆生指數下跌了14.7%,上證綜指下跌了6.0%。

通常而言,戰爭之下全球資金往往會尋找最安全的避險地,往往會湧向美國。但此時EQT果斷出手,已經用腳投票來了——他們看好亞洲市場。

正如EQT首席執行官兼管理合夥人Christian Sinding談併購時所説:“此次與霸菱亞洲聯手為EQT實現了具規模的泛亞洲佈局,是我們達到覆蓋全球市場的關鍵的一步,對此我們感到非常振奮。

這並非孤例。新冠疫情爆發以來,KKR、黑石等PE巨頭都在毫不猶豫地重倉亞洲。論決心,誰也不輸誰,他們紛紛募集了投資亞洲的鉅額私募股權基金。

2021年4月,KKR 亞洲四期基金募資150億美元,一舉成為投資於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並且在這隻基金中,KKR的自有資金和員工跟投即高達13億美元。不止LP願意豪賭,機構內部同樣願意豪賭。

而今年2月,黑石也正式關閉了第二隻亞洲基金,規模為110億美元。和其2017年底成立的第一隻規模23億美元的亞洲基金相比,規模足足翻了近5倍。同時,黑石還計劃將亞洲財富管理團隊擴大一倍,希望 “為符合條件的亞洲個人投資者提供創新的財富管理方案”。

黑石掌門人蘇世民對中國蓬勃發展的科技行業信心十足。“在科技領域,中國毫無疑問正成為世界領先者。” 他也曾提到,“隨着中國發展的愈加成熟,越來越瞭解科技、生物及相關行業,你就會看到一個非常強健的行業誕生。另外,醫療健康在中國的推廣激增,已經成為一個利潤可觀的行業。”

此外,我們也看到了VC/PE行業一個嶄新的趨勢——合併

無論是來自美國、大洋洲還是歐洲的資管巨頭都在尋找機會,趁機將獵物收入囊中,被併購的對象也從美國蔓延到亞洲。而當資管巨無霸都開始淪為被併購的對象時,一線機構如何持續保持卓越,二線機構如何力爭上游又變得更具挑戰性?問題擺在所有人的面前。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動盪時代,一切皆有可能發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82 字。

轉載請註明: 今年第一家消失的PE:賣了470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