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女教授成拜登“反壟斷先鋒”,表露了美國什麼意圖

32歲女教授成拜登“反壟斷先鋒”,表露了美國什麼意圖

白宮。圖片來源:Unsplash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發佈一項覆蓋範圍廣泛的行政命令,旨在促進經濟體內各行各業以及人才市場的競爭。

根據該命令,政府管理機構將被要求“對併購,特別是占主導地位的互聯網平台的併購進行更嚴格的審查”,尤其要關注對新生競爭對手的收購、意在消除競爭威脅的“殺手級併購”和跨行業併購。

其主要內容,包括反擊可能扼殺競爭、導致價格上漲、限制消費者選擇的商業行為,特別是加強對科技、銀行、醫藥、航運等領域的企業和商業行為的審查,減少大型科技公司的肆意併購。

這項命令可以視作拜登政府宣稱的以勞動者為核心的經濟政策的具體措施。

美國正在掀起前所未有的併購潮

拜登政府發佈這項行政命令的背景,是美國正在掀起前所未有的併購潮。

根據路透社報道,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宣佈的交易價值近7,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互聯網技術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在世界範圍內催生出一批可以撼動一國甚至數國經濟與安全的科技巨頭企業,例如亞馬遜、蘋果、谷歌和臉書等公司。

32歲女教授成拜登“反壟斷先鋒”,表露了美國什麼意圖

谷歌。圖片來源:Unsplash

因為極高的技術和資本門檻,這些企業已經形成事實上的壟斷,不但限制了領域內的競爭,而且使其獲得了超越商業行為的過分權力,將消費者、工人和小企業陷於不利地位,甚至瘋狂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新冠疫情,加劇了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經營困難,卻進一步壯大了這些科技巨頭的實力。在政府的刺激政策下,這些巨頭企業趁機獲得了成本更加低廉的舉債機會,頻頻發起併購交易,繼續強化市場中的優勢地位。

拜登任命具有“反壟斷十字軍”稱號的琳娜·汗擔任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主席,就清楚地表露出他限制巨頭企業的決心。後者是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現年32歲。

事實上,針對這些巨頭企業進行的反壟斷審查,正在成為多個大國的政策選擇。

該命令實效取決於其他聯邦機構配合與合作

那麼,這項反壟斷的行政命令管用嗎?或者説,在美國的實踐中能起到多大的效果?

從本質上來看,拜登簽署的這份行政令並不是硬性規定,而是一份要求發起72項行動的線路圖,呼籲十多家聯邦政府機構採取措施。

換句話説,從政府系統來看,該命令的實效取決於其他聯邦機構的配合與合作。

檢驗政策效果的直接指標是其他聯邦機構“講不講政治”。

此外,行政命令在美國的法律體系中處於較低級別的層次。這些激進的政策主張必然受到來自企業界巨頭的強烈抵制,包括向法院發起法律訴訟。

這種訴訟很可能曠日持久,甚至大概率會拖過拜登政府的本次任期。

所以,如果拜登政府真的想實現革命性的改革,必須在國會爭取支持,獲得必要的新法律授權,而不是寄希望於法庭所依靠的陳舊反壟斷判例。

沒有新的法律支持,政令難出白宮,因為執法機構缺乏足夠有效的工具來應對當前快速發展和高度變化帶來的新挑戰?

但是,在國會通過這樣一項新的法律,同樣需要艱難的鬥爭。

美國國會的議員已經高度意識形態化,投票嚴格遵循黨派路線,跨黨派合作越發艱難。

儘管民主黨佔據微弱多數,但並不能完全主導國會的投票結果。強行在國會推動限制大公司商業行為的立法必然遭到共和黨的強烈抵制。

科技巨頭公司不能再把對手都買下來

有人認為,這種反壟斷的行為可能會傷害新技術的研發和風險投資,因為他們無法再輕易地將擁有新技術的小公司賣給那些企業“大佬”來套現。

但是,如果新技術不能被用來造福更多的普通人,而只是成為少數精英用來實現財富自由的手段,那麼這種因為被收購而束之高閣的新技術對社會的意義也很有限。

所以,拜登總統的行政命令至少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科技巨頭公司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把所有的競爭對手都買下來。就算政府阻止不了,那些希望併購的企業也要三思而行,因為很可能會面臨來自政府不同機構沒完沒了的審查麻煩。

當然,對於格外敏感的資本市場來説,拜登總統的這一動作本身就已經足以產生蝴蝶效應。

為了對沖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許多企業會趕在美國拜登政府反壟斷行動成形之前完成交易。

市場普遍預期,美國將迎來新一波變革性的併購潮。

而美國政府監管機構落實法規變更,很可能是晚些時間的事情。

特約撰稿人|梁亞濱(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

編輯|張笑緣

校對|陳荻雁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5 字。

轉載請註明: 32歲女教授成拜登“反壟斷先鋒”,表露了美國什麼意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