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想與相愛的人在一座理想城市中創業 選好城 創好業 《青年創業城市活力報告(2021)》發佈

就想與相愛的人在一座理想城市中創業 選好城 創好業 《青年創業城市活力報告(2021)》發佈

就想與相愛的人在一座理想城市中創業 選好城 創好業 《青年創業城市活力報告(2021)》發佈

就想與相愛的人在一座理想城市中創業 選好城 創好業 《青年創業城市活力報告(2021)》發佈

就想與相愛的人在一座理想城市中創業 選好城 創好業 《青年創業城市活力報告(2021)》發佈

《青年創業城市活力報告(2021)》線上發佈會現場。

  編者按:

  一座座城市的過往歷史,往往是英才輩出的創業歷程;一座座城市的未來活力,也必然是青年人才奔湧而至、協力創造美好生活的強大吸引要素。

  什麼樣的城市環境對青年創業者最有吸引力?除了看重城市資源與自身能力的結合,還有哪些方面是年輕創客關注的?面對城市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不同賽道,創業者該如何選擇?8月30日,中國青年報社、天眼查與青創頭條客户端聯合推出的《青年創業城市活力報告(2021)》在線上發佈。該報告聚焦青年創業與城市活力的關聯性研究,通過對青年創業城市活力環境、青年創業城市活力畫像、青年創業城市活力指標以及青年創業賽道類別等進行科學性和系統性探索,提出青年創業城市活力指數及其五大指標體系,旨在推動我國城市建設進入新發展階段,基於新發展理念,營造更優化的青年創業生態,更為有效地幫助青年創業者選好城,創好業。

  ---------------

  “選擇紮根北京,專注為高校提供廢舊紙張等可再生資源物回收再利用的服務和產品,我們看到了這座城市對新生事物的包容和對環保事業的決心。”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創業,北京博雅未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銘對於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的傳承人,張雪一直致力於蘇繡的推廣,他把家鄉蘇州稱為“事業的起點和歸宿”。

  8月30日,聚焦青年創業與城市活力關聯性的《青年創業城市活力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在線上正式發佈,創業教育專家做客直播間對報告進行了解讀和研討,包括楊銘、張雪在內的10名創業青年通過視頻説出了對“選好城、創好業”的感悟。50餘萬網友在線觀看了直播。

  新一線城市成為青年創業者“新寵”

  “城市是資源的彙集地,青年參與創業的程度能夠反映一座城市的活力,城市活力也在新時代背景下成為吸引青年創業人才的魅力所在。”發佈會上,知名創業教育專家李家華表示,我國城市建設進入新發展階段,如何營造更為優化的創業生態,吸引青年創業者入駐,成為關乎發展的時代命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發佈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城市數量達687個。面對如此眾多的城市資源,青年創業者將如何作出選擇?

  以2021年公佈的全國GDP排行榜前100的城市為樣本,根據政府支持、經濟環境、資源稟賦、創業孵化和科技創新五大指標體系,報告對100個城市的青年創業活力進行量化評估,構建了青年創業城市活力指數。

  該指數排序顯示,蘇州、南京、杭州、成都、天津、武漢、長沙等新晉“網紅”城市,都因在不同產業資源和發展方向上呈現的亮眼成績,吸引青年創業者留駐。與此同時,作為匯聚眾多資源的老牌創業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則一直備受青年創業者關注。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教授葛建新作出瞭解釋:“城市營造的經濟環境的好壞,直接決定着創業所需各類資源能否順利獲得,這成為青年創業者選擇創業城市的最首要因素。其次,人脈資源、政府政策、户口所在地和愛情,都成了創業青年進行選擇的主要因素。”

  天眼查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崔夢玲也認為,“曾經並未被社會大眾熟知的創新創業城市也走進了青年創業者的選擇範圍。如山東濟南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高新制造業和醫療領域突出;擁有16個科技創業園區的河南鄭州,在引進相關產業升級上非常踴躍;中國近現代的湖商誕生地浙江湖州,則成為全國創業公司平均生成專利數量最高的城市,每兩家創業公司就有一家申請過專利,等等。”

  新一代青年創業者的選擇正在發生轉變,這也對城市發展和產業集羣差異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不過,面對諸多城市釋放出的強大吸引力,青年創業者仍不乏擔憂。

  參與前期調研的青年創業者中,多數人表示,城市環境的諸多不確定性影響他們的商業計劃,不確定性越高決策就越難。報告指出,相較於城市的金融和競爭方面的不確定性,自身運營的不確定性成為青年創業者最大的擔憂。對此,葛建新解釋説:“新生企業家最大的擔憂是,新創企業能否有效獲得原材料、僱員及經銷商等,這將直接影響公司運營成本。他們對創業過程中所需啓動資金、風險投資和銀行貸款、獲取客户和銷售渠道等,反而相對比較樂觀。”

  越來越多的青年加入創業者隊伍,未來城市競爭仍將是人才競爭。如何更好地幫助青年創業者完成他們在城市中的夢想,讓青年安心創業,為城市發展貢獻力量,實現青年創業與城市活力間的正向循環,將是每一座城市的重要發展主題。

  有意思的是,基於報告需要,在對1000餘名14-35週歲的青年創業羣體展開問卷調查後,形成的青年創業城市活力畫像描繪出了許多新狀態:女性創業者比例正在明顯上升,青年創業者學歷背景以本科、專科為主,體現自身價值是多數青年創業者的創業初心,超三成青年創業者屬於連續創業者等。而與大眾認知的創業狀態不同,越來越多的新一代青年創業者更懂得平衡工作與生活,“與相愛的人在一座理想城市中創業”成為青年創業者的浪漫新選擇。

  城市要提供資源,也要提供温度

  報告顯示,青年對於創業已經不是追求潮流的一時衝動,而是把創業作為實現自身價值、獲得能力提升與社會認同的重要手段。當下,從硬科技到新消費,從短視頻、直播電商到“卡脖子”項目等,不同城市的產業發展活力盡顯,舞台已為創業者搭建完成,正在期待創業者的投入。

  李家華提醒説:“熱門賽道固然極具吸引力並得到資源傾斜,但目前關注度並不高的賽道可能潛藏更好的未來。青年創業者應當學會辯證思考,既要看到外部環境的客觀條件,也要思考自己具備的資源,即使是聚焦‘冰點’,也不見得不是好項目。”對此,葛建新進一步提出,“賽道選擇要和能力素質相匹配,比如新消費賽道,自身不能光靠熱情和品牌運作,最關鍵的後續是自身的生產經營能否跟上”。

  面對城市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不同賽道,報告梳理提出4大青年創業前景賽道,分別為人工智能、碳中和(新能源)、文化創意和大消費。智慧醫療、新能源汽車、直播電商、國貨潮品等產業細分領域將極具市場潛力。

  “從城市角度講,能夠將外部資源順利地和創業者內部資源進行鏈接,這就是一個好的城市”。葛建新認為,城市資源多卻無法有效鏈接,“這是冗餘的資源。”李家華表示,“並非是一個城市資源多就是有創業活力,未來在測量城市指標時要看資源的使用效率”。

  崔夢玲也認為,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如何認識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資源”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青年創業者需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擅長點在哪裏,明明是一個很優秀的茶飲師,但如果因為一些人和資源因素,一定要逼着自己去做品牌設計和推廣等,就會出現矛盾”。

  不過,儘管外部資源紛繁複雜,李家華認為,“從城市的環境和個人發展來講,因年輕而帶來創業的不足和‘痛’是必須要經歷的,但是好的創業環境一定可以加速轉換創業的痛點”。

  他提出,希望在探討城市活力和青年創業活力時,可以促進一些城市儘可能多地給青年創業者提供提升認知和領導力的機會,“比如一些非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可以邀請青年創業者加入,在青年創業者面臨困境時提供‘指路’等軟服務,這是整個城市的温度。城市不應該只是硬邦邦地提供空間,還要優化生態,因為在今天這個時代下,只有做成了生態才可持續”。

  中國青年報社相關負責人也提出,希望報告的發佈,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城市建設在進入新發展階段,營造更為優化的青年創業生態,更有效地幫助青年創業者選好城,創好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69 字。

轉載請註明: 就想與相愛的人在一座理想城市中創業 選好城 創好業 《青年創業城市活力報告(2021)》發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