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普惠金融發展仍有不足 數字技術可為其注入“新動能”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上海,實習記者 徐川)訊,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是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近日在“第十六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央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尹優平表示,我國普惠金融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在不同的區域間,發展均衡水平存在差異,不同羣體享受的金融服務質量也有差別。

此外,多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數字化已成為重要推動因素。在引流獲客、風險管控等業務實踐環節,應繼續大力推進普惠金融與數字化轉型融合發展。

普惠金融仍面臨諸多挑戰

在尹優平看來,某些農村地區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還不夠精準有效,一部分老年人面臨着數字鴻溝的問題,一些低收入羣體也較難獲得信貸服務。

他進一步表示,普惠金融服務的廣度、深度和精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防止返貧和促進鄉村振興、支持小微企業創新發展和促進就業服務民生的需求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深化。

另一方面,對於普惠羣體來説,尹優平認為,一些羣體的金融能力與金融素養較為欠缺,有時並不知道如何選擇和使用更好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致使金融效用未得到充分發揮。

“在滿足投資者安全投資需求的同時,也需要加強投資者教育。”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客服中心政府機構服務部主任谷體峯亦表示,以櫃枱發行的地方債為例,隨着二級市場價格波動,特別是利率往上走的時候,如果持有居民選擇在二級市場賣出,那麼價格可能就會低於面值,但如果持有到期,則可以實現安全兑付。

在鄉村振興領域,普惠金融的發展也遇到了一些挑戰。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是“大國小農”,整體體量較大,但個體小而分散。基於該特點,工商銀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李縱認為,如果以傳統的金融服務方式,要觸達至個體,經營成本會相對較高。同時,她認為,農業生產領域會受到氣候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影響,銀行面對的風險也相對較高。

此外,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新態勢,普惠金融也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內涵。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副書記、秘書長劉峯認為,金融機構應充分考慮到老年人金融產品體系、服務能力、風險管控等方面改進完善;穩妥創新適老化投資理財產品,豐富完善各類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呼籲社會各方加大對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務重要性的認識,加大資源要素傾斜力度。

數字化助力普惠金融

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表示,普惠金融需要在技術上探討如何更好地瞭解服務對象,從而能夠自動地放款開展金融服務。鑑於目前金融行業向小微企業、向個人投放貸款的工作量較大,他建議稱,可建立大數據庫來支持普惠金融,大大降低金融成本。

尹優平認為,從國內外的情況看,數字普惠金融將持續成為普惠金融的重點發展方向。在不斷提升金融產品和服務數字化水平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服務的智能化、精細化和綜合化。

“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為普惠金融注入了新的發展動能。”劉峯亦表示,金融機構綜合運用數字技術,提高營銷獲客、運營管理和風險控制的精準度,為普惠金融羣體提供更有彈性、更有穩定預期的金融產品。

從實踐層面來看,數字化已充分利用在普惠金融的獲客渠道。郵儲銀行相關人士介紹稱,持續拓展政務、產業鏈、渠道引流三類數據對接,實現批量化、鏈條化式獲客,例如加強與政府部門、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行業協會等多方合作,並持續拓展與發改委、工信部、地方税務等G端的平台數據對接,推動批量拓展客户。

此外,數字化智能風控也是提升普惠金融業務質量的關鍵抓手。李縱介紹稱,工行打造與數字普惠相適應的風險控制管理體系,呈現出數據驅動、動態預警、實時管理、業務可持續發展的特點。

上述郵儲銀行相關人士亦表示,通過廣泛引入工商、司法、徵信、税務等外部數據,構建基於客户畫像、行業分析、風控模型、額度策略的智能風控體系,實現了貸前、貸中、貸後環節客户風險的識別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