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上市公司用超募資金買房 投資者該點贊嗎?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財經

  日前,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根據公司的發展規劃及實際經營需要,擬使用超募資金1億元支付部分購買房產價款。

  這家公司於去年8月份上市,實際募集資金金額為8.49億元,超募資金總額為2.95億元。對於此次購買房產的必要性,公司解釋稱,不僅能解決公司短期的辦公用地緊張的需求,更符合公司長期業務佈局的戰略部署;同時,有利於實現公司長期發展戰略規劃,資金和資源投入均是為了為公司及股東謀取更好的投資回報,不存在變相改變募集資金投向和損害股東利益情形。

  上市公司用募集的資金購買房產,這種情況時有發生。投資者是否該對此“點贊”?

  筆者認為,要客觀、理性、謹慎地看待。一方面要看這樣的操作,是否與招股説明書中對於募集資金用途的描述相一致;另一方面,要看購買房產是否屬於公司發展需要,如果是用於建設研發中心、實驗室等,未嘗不可,如果是藉此之名,最終挪作他用,就不合適了。

  對於上市企業使用募集資金購買自用房產的監管,可以參照《再融資審核財務知識問答》和《再融資審核非財務知識問答》,相關規定顯示“募集資金不得投向房地產項目”。但是,擬使用募集資金購買土地或房產的,如購買金額佔募集資金總額比例較高(擬購買土地或房產金額超過募集資金總額的30%),審核中需關注其融資必要性,防止其利用募集資金投資房地產。但是,募集資金用於購買工業用地的除外。

  由此可見,為防止上市公司使用募集資金變相投資房地產業務,監管部門是嚴格把關的。

  或許有投資者會説,上市公司的自有房產,在關鍵時刻可以“救”企業,且是有先例的:有經營陷入困境的企業,靠在關鍵時刻賣房避免了退市。

  對於上市公司這種行為,監管部門也會密切關注。比如,交易所要求相關上市公司説明啓動出售房產交易的目的、是否具有商業實質,並結合公司主營業務説明出售房產事項是否符合公司發展戰略。

  筆者認為,通過買房再賣房拯救業績,看似上市公司業績得到短暫的喘息,實現了扭虧為盈,但並沒有從本質上消除經營問題,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一定能實現的。對上市公司而言,還是要專注於主業,尋求更有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