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數據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效能

“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大數據時代,經濟活動數據越來越富集為“海量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把隱藏在這些“海量數據”中的經濟規律挖掘出來,並用於宏觀經濟的運行監測、走勢預測、管理決策,對於提升我國宏觀經濟治理效能,大有幫助。

發揮大數據的經濟監測“攝像頭”作用

傳統的宏觀經濟監測數據主要來源於政府統計部門的業務採樣數據,這些數據時效性差、樣本量小、差錯率高,在這些數據上開展抽樣統計監測分析,分析結果的精準度也往往不夠高,而經濟大數據除了政務統計數據,更多的是商務平台數據、搜索引擎數據、網絡爬蟲數據、智慧物聯數據,等等。這些數據,源於開放性的互聯網,體量巨大、來源廣泛;這些數據,捕捉的是微觀經濟活動,顆粒度小、時效性強。在這些“海量數據”上開展全量數據分析,能將宏觀經濟運行規律更精準地挖掘出來,還可以進一步運用到市場分析、形勢研判、政策模擬、效果反饋等宏觀經濟監測事項中,實現對宏觀經濟運行狀態的實時跟蹤和結構特徵的精準研判。

發揮大數據的經濟預測“望遠鏡”作用

在經濟新常態和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我國經濟正逐漸步入結構調整的深水區,宏觀經濟預警的重要性也越發凸顯。傳統的宏觀經濟預測方法不僅受限於採樣數據的缺陷,而且面臨小樣本推斷的瓶頸,而在經濟大數據範疇內,利用大數據技術更易構建經濟先行指標體系,從而更易構建多維的預測模型並進行復雜性預測,這使得大數據正成為突破傳統預測方法瓶頸的一個重要手段,在GDP、失業率、通脹率等主要宏觀經濟指標的預測上已有成功的應用。大數據預測方法往往具有比傳統經濟預測更好的精準度和時效性,這往往能為宏觀經濟預警贏得更長的窗口期,從而能為宏觀經濟結構調整贏得更多的戰略機遇。

發揮大數據的經濟決策“指南針”作用

近年來,我國每一次宏觀調控都面臨規避全球經濟衝擊、對沖世界經濟下行的考驗。運用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宏觀經濟決策機制,提高宏觀經濟決策水平,已成為全球貿易和中國經濟的共同焦點。

過去,宏觀經濟決策主要是經驗決策模式,而在大數據時代,“讓數據説話”是大數據的精華所在,通過大數據可以實時監測經濟運行軌跡,可以超前預測經濟發展走勢,大數據正逐漸成為輔助宏觀經濟決策的重要手段。大數據輔助宏觀經濟決策可以提高宏觀經濟決策的精準度和時效性,各級宏觀經濟決策部門要摒棄“拍腦袋決策”的舊思維,要養成“用數據決策”的新理念,讓“用數據決策”貫穿宏觀經濟決策的全過程。需要指出的是,大數據輔助宏觀經濟決策並不是要完全取代宏觀經濟經驗決策,而是要建立“蒐集數據—量化分析—經驗實證—決策優化”的決策新路徑,並最終建立宏觀經濟經驗決策和數據決策深度融合的科學決策模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0 字。

轉載請註明: 用大數據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效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