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直播訊 在今天(9月27日)舉辦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網絡服務平台(以下簡稱京科平台)建設成效發佈會上,來自中關村企業家顧問委員會的王小蘭女士表示,自己已是“科創號”的深度玩家。圈子效應正在持續發酵,全北京最具科技創新力的一羣人在此聚集。來自於不同賽道的科創主體以“號”會友,以“文”交心,打造自己獨屬的科創頭條。
“科創號”僅是科創平台近期建設成效的一小部分。發軔於2019年的京科平台,繼去年重磅升級後,日前再亮“大招”,同步發佈京科平台的移動端、英文版以及中文版新功能,服務的矩陣聯動效應初顯。一個兼具温度、深度、廣度的國際化科創服務平台,如春風化雨般,悄然滋養着首都的創新生態圈。
京科移動端APP:自助式、互動感,提升服務的温度
京科平台的移動端APP,站在科技服務供給側又切實從需求端出發,聚焦於服務科技領域創新創業主體的應用,貫穿企業發展的全生命週期,貼心服務於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
據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園區處處長施輝陽介紹,新版APP縱向接入、橫向打通13類科創高頻政務辦事事項,實現相關事項一站通辦、集成聯辦、移動可辦。每年可覆蓋服務各類科技型企業、機構等超過5萬家,打造高粘性用户羣體。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綜合運用,使得京科APP可根據註冊用户(企業)所處生命週期、空間鏈、產業鏈、創新鏈的不同,實現精準推送服務信息,個性化、定製化服務。用户在此享受到輕鬆的自助服務氛圍。
新推出的“科創號”則自帶社交屬性,科創主體們在這裏自由分享科技動態、研究成果或是拋出需求,高手過招,你來我往。這個全新的科創頭條,將吸引更多科創主體在此駐足停留,享受有營養、有温度的互動交流。
六大“找系列”:可丈量的服務深度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張宇蕾向記者介紹了科創平台推出的六大“找系列”服務新功能,包括找空間、找政策、找資金、找成果、找科研設施、找合作。“六大找”背後連綴着一長串真實可溯的數據,它們合力支撐起平台服務的深度。
“找空間”,提供北京41座特色產業園區、64個優質孵化器、243棟樓宇廠房等700多優質空間載體;
“找資金”,提供90種金融特色產品、56家科創基金合作的子基金、TOP100的投資機構服務信息渠道;
“找成果”篩選出優質的可轉化的北京科技成果2000多項,以及2020年、2021年三新認定技術產品4800多項,其中重點篩選30多項可推廣的新技術產品,科技報告3900多份;
“找科研設施”提供近1500多個北京及京津冀三地開放實驗室3萬多的開放儀器設備,以及IC PARK、精雕、芯海擇優、水木醫療等高精尖產業領域共性技術平台30餘項共性服務;
“找合作”整合千帆計劃83家大企業474個合作需求,通州區5大新場景需求,以及提供了七大新興產業100餘家產業技術聯盟服務渠道和45家社會組織提供的49項科技服務。
這組數據還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日日新,又日新。
京科平台國際端:面向更廣闊的世界
據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國際處處長郭睿介紹,平台英文版主要面向海外用户,提供最新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動態,讓他們瞭解“三城一區”“一區多園”;提供創新創業服務信息、科研崗位就業機會,以及針對外國科學家的工作機會、獎項和資助項目,有助於外籍專家承擔和參與課題,探索解決資金出境難題;同時提供護照、簽證等的辦理路徑;集成了中關村論壇線上系統、科創數據類產品“科研城市自然指數”、“全球創新中心指數”和“AI最具影響力學者檢索”等面向海外用户提供服務。
藉由國際版,科創平台正加速融入國際創新網絡,無論是服務內容還是覆蓋人羣的廣度都在飛速擴張。
此外,在27日上午舉行的京科平台發佈會上,部分企業代表、資源提供方代表也進行了發言。來自藝妙神州的何霆博士介紹了企業通過使用科創平台感受到了哪些便利服務。IC-PARK企業代表儲鑫先生介紹了其在科創平台接入的具體服務事項及使用感受。
正如北京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宇蕾所説創新永無止境,科技引領未來。下一步,京科平台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新技術,不斷迭代完善功能,加快服務資源導入,使各類創新主體獲得更加有效的信息和服務,我們相信,通過科創平台能夠更加有效鏈接國際創新資源,形成各類創新主體互促、線上與線下互動的生動局面,支撐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助力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
據悉,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網絡服務平台(京科)由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主辦,由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委宣傳部,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政務服務局牽頭承辦、共同建設,是展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程的窗口和門户。迄今,平台累計訪問量超過450萬人次,日訪問量達2.5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