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的市場環境其實與2000年有巨大的差異,因此接下來在短期內發生類似2000年那種崩盤的可能性其實很小。事實上,更加可能的是,當前的股市泡沫還將繼續下去,持續存在很長時間。
”
近期以來,許多市場評論家都在將當下美股市場的環境和2000年泡沫相提並論。如果單看標普500指數的估值指標,比如週期調整市盈率(如下圖),當前市場的高估程度確實已經很接近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峯值——歷史平均水平為16,目前的約37為史上第二高,而2000年的45為第一高,因此人們會這麼比較也完全可以理解。
問題在於,當前的市場環境其實與2000年有巨大的差異,因此接下來在短期內發生類似2000年那種崩盤的可能性其實很小。事實上,更加可能的是,當前的股市泡沫還將繼續下去,持續存在很長時間。
2000年泡沫
首先來看看200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 互聯網股票實質是彩票:當時,許多人都相信,“新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實體店將被網店取代,日常社交將搬遷到互聯網聊天室等。面對着當時認為的未來的巨大機會,許多企業都在拼命爭奪市場份額。投資者只是不知道這些激烈競爭的玩家到底誰會笑到最後。因此,在投資者眼中,這些互聯網公司股票實質上就是彩票——只要中獎了,就將大發橫財。比如説下面這張就是大獎彩票之一,亞馬遜的歷史表現。
● 新經濟與合理預期:顯然,當你把一家企業的股票看作是彩票時,你就不會再去在乎基本面,而是專注於未來中獎的可能性。結果就是,投資者不斷推高這些股票價格,完全無視盈利——事實上,大多數這些公司根本就沒有利潤,營收也很有限。於是乎,估值高企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也就不足為奇了,畢竟投資者已經不再將這股票視為一家真實企業的一部分了。現在我們都知道,20世紀90年代中期時,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其實合乎理性的,我們現在的生活確實深度數字經濟化了,而且互聯網大潮也確實孕育了真正的贏家。
● 聯儲與非理性繁榮:當時的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面對互聯網股票估值問題,做出了著名的“非理性繁榮”論斷,但是聯儲並沒有在泡沫的早期階段採取行動去進行控制。泡沫的問題在於,太多個人投資者都捲入了進去,最終在投機當中輸掉了自己的積蓄,而這一點的影響滲透到了經濟的諸多其他領域,即造成了系統性的問題。事實上,一直等到投機泡沫接近頂點時,聯儲才開始加息,使得收益率曲線在2000年2月反轉,後者刺破了泡沫,造成了2001年衰退,如下圖。
2021年泡沫
從估值來看,當前的局面確實當得起泡沫二字,不過也就僅限於估值。關鍵在於,當前的市場環境與2000年泡沫時迥然不同。請看:
● 政治經濟學泡沫:相當時間以來,美股市場其實已經被政治挾持了,其起點可以追溯到2008年總統大選,當時奧巴馬能夠勝出,一定程度上也有美股崩盤的“功勞”。在大選期間,奧巴馬打的是左翼的旗號,但是2009年3月救援華爾街,標誌着他的立場轉向了中間派,這場救援行動標誌着股市崩盤正式走到底部,開啓了一直綿延到現在的長期牛市——如果將疫情造成的短期休克排除在外的話。到了特朗普政府時代,他們更是公開將股市視作是自己政策的記分牌,對每一次新高都歡呼雀躍。現在,拜登政府才剛上台不久,但是拜登本人顯然是個中間派,而他的一系列大規模財政支出計劃,其影響最終肯定會在企業業績表上體現出來。
● 可疑的聯儲獨立性: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最終直接刺破2000年泡沫的,正是聯儲的加息行動。事實上,許多美股牛派所謂的“別無選擇”理論,其根源正在聯儲的政策。這些人指出,由於持續存在的超低利率,投資者現在除開股票已經沒有了其他有吸引力的選項,換言之,如果以利率為參照,美股的相對估值其實就沒那麼高了。2019年,聯儲主席鮑威爾曾經嘗試加息,但是很快,在股市因此發生盤整後,他們的政策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急轉,開始降息了。現在,聯儲實質上已經向市場保證,只要通貨膨脹率沒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大幅超過2%,幾乎為零的利率就不會有任何的變化。需要指出的是,2000年,收益率曲線發生了反轉,而它現在卻是2%的水平。在這種宏觀環境當中,股市是不會迅速崩盤的。
結論
2000年泡沫,其根本是在於對未來數字經濟回報的預期,本質上是合理的,只是有點失控了。聯儲謹慎行事,刺破了那個泡沫。當前的市場環境,最主要的基礎是在政治經濟學層面:選舉週期,以及彼此纏繞糾結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因此,當下的泡沫還將持續存在和膨脹一段時間。
不過,當前的市場環境確實有一些領域與2000年頗為相似,最明顯的就是電動汽車板塊。特斯拉為代表的企業估值高企,其背後正是投資者對電動汽車市場未來增長的預期——他們又開始買彩票了。因此,單單這個板塊本身,確實是非常脆弱的,完全可能遭遇眼中的盤整,一些企業甚至最終無法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