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去年A股實體企業盈利增速'跑贏'金融企業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財經

近期,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和2021年一季報收官,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的“成績單”亮相。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上市公司中的實體企業盈利增速“跑贏”了金融企業。到了今年一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淨利潤佔比提高到50%,撐起上市公司整體盈利的“半邊天”。

在疫情衝擊下的2020年,中國經濟脈動如何?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構建新發展格局第一步邁得如何?上市公司這個觀察窗口展示出我國經濟的韌性、活力和潛力。

跑贏!實體企業淨利潤增速超金融業

梳理4000+成績單,中證金融研究院統計的一組數據令人印象深刻:

――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實現淨利潤1.88萬億元,同比增長4.91%,高出金融業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速3.73個百分點,淨利潤佔全部上市公司的比重從2019年的46.29%上升到47.18%。

――2021年一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實現淨利潤0.65萬億元,較疫情前的2019年一季度上升31.66%,兩年平均增速達到14.74%,淨利潤佔比較2020年末進一步提高2.82個百分點至50%。

中證金融研究院院長張望軍説:“實體企業經營恢復快於金融業,既有周期性結構性因素,也有疫情衝擊下金融機構向實體企業讓利的因素。”

回顧去年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疫情影響主要集中在一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超51%。此後實體企業盈利逐季改善,走出了一條漂亮的曲線:二、三、四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23.40%、-4.47%和4.91%。

張望軍介紹,根據市場數據統計,去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報呈現出的實體企業淨利潤佔比分別達到47.18%和50%,這兩個數據都是近年來較高水平。尤其今年一季度數據為2008年以來同期最高。

上市公司“成績單”展現出,中國經濟在各種衝擊和不確定因素下的有力脈動。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韓乾認為,上市公司中實體企業的表現體現了中國經濟強大韌性和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中國成為去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與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發展密不可分。”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開局良好。一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18.3%,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儘管製造業投資恢復還存在一些困難,但上市公司的一季報還是透露出了暖意: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速、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49.60%、18.19%,分別高出製造業整體增速2.20、1.29個百分點,高出非金融上市公司14.50、6.77個百分點。

給力!變化背後是中央對實體經濟的堅定支持

中證金融研究院統計發現,歷史上除個別年份外,大多數年份金融業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速都高於非金融業。而在2020年這個受疫情衝擊的特殊年份,實體企業淨利潤增速超過金融企業,體現了中央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堅定支持,也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

去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明確提出“把資金用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十四五”規劃綱要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減税降費效果顯現,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2020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支付各項税費合計2.49萬億元,較2019年減少1408億元。税費佔營收比重較2019年下降0.79個百分點至7.06%。

其中,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接觸式服務業減税降費效果尤為明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衞生和社會工作行業去年實際税費負擔分別較2019年下降1.24、1.02、1.46個百分點。

金融向實體經濟讓利重新切分了利潤蛋糕。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去年銀行業實現了1.5萬億元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目標。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廖林表示,2020年工商銀行累計向實體經濟讓利超過1000億元。

近年來,金融必須立足服務實體經濟已經成為各方共識。由於金融業淨利潤長期佔據A股市場的大半壁江山,其是否侵佔實體經濟利潤的質疑也經常出現。

中證金融研究院公司金融部副研究員孫即表示,金融業淨利潤佔比超過實體企業的現象要回溯到2007年前後。當時,多家大型商業銀行陸續股改上市。隨着這些“大塊頭”的加入,這一現象逐漸凸顯。

“這其實與A股上市公司自身的結構性問題直接相關。實體經濟淨利潤佔比有望隨着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更多實體企業登陸A股市場而持續提升。”孫即説。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隨着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推進,金融領域脱實向虛的傾向逐步得到遏制,實體經濟與金融業的利潤分配將持續得到優化。

升級!中國經濟轉型任重道遠前景廣闊

成果來之不易,問題不容忽視。當前國際形勢嚴峻複雜,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我國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當前經濟仍處在恢復過程中,不能説完全恢復了正常狀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説,要看到,去年以來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受疫情衝擊較大,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還沒有根本改觀,要通過精準幫扶支持實體經濟薄弱環節。

金融支持不能鬆勁。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金融業要做好對企業的紓困幫扶,在繼續減費讓利的同時,優化金融結構,發展直接融資,提升整個金融體系的效率和穩定性,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任重道遠。一些領域“卡脖子”問題仍然嚴重,一些地方在綠色轉型方面離碳達峯、碳中和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一些行業企業還不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要用好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推動經濟穩中向好,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必須形成有效的持續的新動能。”張望軍説,資本在各類要素資源配置中發揮着樞紐作用,資本與科技深度融合、良性互動,將助推新舊經濟動能加快轉換。

新動能有待進一步放大。滬深交易所數據顯示,2020年科創板公司淨利潤增速達到59.13%;創業板公司淨利潤增速為43%,創2010年以來的最高。據中證金融研究院統計,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合計淨利潤佔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比重較2019年提高2.46個百分點至9.11%。

從增速上看,中國經濟中創新的“含金量”雖然快速增加,但從佔比上看還不高,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科技上自立自強,在研發創新上做足文章,以此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核心要點,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當前,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形勢向好。我們有着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消費潛力將進一步釋放;我們有不斷優化的科技創新環境,創新動能將得到充分釋放。凝神聚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讓中國經濟更具創新性,堅定邁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