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衝A!物聯網獨角獸日日順上市輔導收官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財經

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4月21日,中金公司、招商證券披露關於日日順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日日順”)之輔導工作總結報告稱,經過輔導,該公司已不存在影響發行上市的實質問題,具備發行上市的基本條件。

  日日順為海爾電器的附屬公司。從日日順的股東圖譜來看,海爾電器控股的日日順(上海)投資有限公司為其第一大股東,持股56.78%;程達控股為其第二大股東,持股15.91%;阿里巴巴孫公司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為其第三大股東,持股12.42%。

  作為電商巨頭,阿里投資的觸角不僅伸向以快遞為主業的百世、圓通、中通等,也伸向以家電為主的大件物流企業。背靠海爾這棵大樹成長起來的日日順,作為首個物聯網場景物流生態品牌的“獨角獸”,正攜手阿里全力衝刺A股IPO。

  引來多家投資者入股

  上述總結報告介紹,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輔導機構對日日順進行了上市輔導。輔導工作小組通過實地考察瞭解、對口銜接探討、召集中介協調會等方式,督導公司按照有關規定進一步完善治理制度,同時向公司提出需要重點關注解決的問題及整改建議,並督促其進行落實整改。輔導機構委派了經驗豐富的人員承擔具體的輔導工作,達到了預期的輔導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為滿足業務發展需要,日日順近年來陸續完成數輪融資,引來多家投資者入股。針對公司股權結構的演變過程,輔導工作小組查閲了公司歷次股權變更的相關文件,完成了對公司歷史沿革的梳理,並對相關歷史股權變動完成確認。

  天眼查的信息顯示,目前,日日順共有18名股東。除了上述三大股東之外,太平人壽旗下投資企業——蘇州太平國發卓乾投資企業(有限合夥),擁有國務院國資委中投背景的北京梅里亞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以及泰康保險、山東省國資委參投的山東國控泰康一期產業發展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均在日日順股東之列,但持股比例均在5%以下。此外,外資企業BROAD STREET INVESTMENTS HOLDI為日日順的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4.09%),可見,日日順的發展已經得到多方認可。

  日日順註冊地位於青島市嶗山區海爾工業園內,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於貞超。日日順以海爾集團家電物流起步,先後經歷了“企業物流-物流企業-生態企業”三個成長階段,致力於成為居家大件物流領域的引領者。

  近年來,日日順對海爾集團的依賴性逐步降低,原因主要在於:日日順倉配網絡不斷完善,能為消費者提供全網覆蓋、到村入户、送裝同步的差異化服務;日日順與菜鳥、小米、宜家等外部企業建立合作,其服務的對象由企業內部向外拓展。

  此外,日日順通過為天貓等提供全流程物流服務,線上家電業務發展迅速。而且,日日順還為小米、格蘭仕等提供社會化家電增值服務,其社會化家電業務也快速增長。

  搭建場景物流生態平台

  日日順執行董事、CEO王正剛介紹,2000年,日日順是海爾集團的物流部門,主要聚焦供應鏈全流程效率提升;2013年,日日順搭建社會化物流平台,形成居家大件供應鏈全流程核心競爭力;2019年,日日順開始打造物流供應鏈產業生態平台,以車小微用户觸點為核心,為用户體驗迭代增值。

  在物流平台轉型過程中,日日順以股東多元化、平台社會化、服務場景化推進物流轉型升級,不斷迭代進化出新物種。

  王正剛認為,實現多方的共創、共贏,就需要搭建場景物流生態平台,實現行業覆蓋。比如,在日日順體驗雲生態平台上,該公司與相關企業以及行業內的很多資源方合作,共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未來,供應鏈企業或物流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取勝,不能僅僅提供簡單的物流服務,還要為用户創造價值,並建設生態圈為合作伙伴創造價值。

  如今,物流行業正迎來鉅變。日日順在大件物流智能化升級上先行先試,打通用户與工廠之間的信息壁壘,推動物流各環節智能化升級及供應鏈創新,實現全流程價值最大化。

  日前,在北京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城市物流大會暨2021科技物流大會上,日日順榮膺“2020最佳智慧供應鏈服務企業”“2020中國十佳物流企業”稱號,同時當選的還有中遠海運、中外運等企業。

  4月8日,海關税款一保通創新試點啓動暨海爾青島自貿片區中心倉開倉儀式在青島自貿片區舉行。據悉,疫情打亂了航運和口岸的正常運營秩序,使得行業身陷進口物料斷供停產的困局。面對工廠停工和倉庫爆倉的雙重壓力,日日順與青島海關攜手打造海爾青島自貿片區中心倉,提供全場景定製化服務解決方案,共同推進全球化場景物流佈局。正式運營後的海爾青島自貿片區中心倉,將與上下游產業鏈整合,搭建起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滿足用户深層次場景需求。

  “提到居家大件物流企業,人們腦海中浮現的是德邦、順豐、京東……而日日順在社會大眾的認知度卻不高,這無疑是其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因此,如何進一步打造自身品牌影響力,日日順還需細細思量。”有知情人士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