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強鏈壯鏈謀產業 長三角各城市協同打造“黃金”供應鏈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財經

⊙記者 王文嫣 宋薇萍

今年春節期間,疫情來襲,防護和消毒用品存在巨大的缺口。這時,生產消毒洗手液等產品的上海開米科技有限公司決定提前復工。

然而,10餘家供應商分散在各地:標貼供應商位於江蘇太倉,30g小瓶子供應商在上海青浦,500g大瓶子在浙江嘉善,原液材料和泵頭則遠在湖南長沙和廣東中山……經過多方協調,供應鏈保障問題得以解決。1月底企業便全部恢復生產。

這是長三角企業快速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的一個典型案例,表明長三角地區不僅經濟聯繫緊密,供應鏈和物流協作水平在全國也是遙遙領先。

展望“十四五”時期,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將進一步向縱深發展,區域內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一批新興產業都致力形成產業集羣,必將依賴更加廣泛、高效、穩健的供應鏈體系。

近期,上海證券報記者在長三角區域調研後發現,強鏈壯鏈謀產業已成為長三角城市的共同行動。

九城市企業聯合採購:

產業鏈供應鏈深度合作

瞄準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羣,今年的進博會上,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又迎來新突破。

九城市代表共同簽署了上海松江區的車身焊裝改造項目、嘉興市的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項目、杭州市的智能工廠項目等一批跨區域產業鏈合作項目,作為G60科創走廊產業鏈合作的首批成果展示。同時,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還舉行了九城市企業聯合採購協議的換約儀式。

作為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平台和先行先試走廊,目前,G60科創走廊已推出了13個產業(園區)聯盟,11個產業合作示範區。中國商飛等頭部企業還分別與九城市達成戰略合作,擬打造大飛機產業鏈。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執行主席、上海市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表示,接下來,G60科創走廊將以編制九城市先進製造業協同發展規劃為引領,以建立西部五區共生互補產業生態體系為支撐,深化頭部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加快構建具有穩定性和競爭力的現代化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

推進產業集羣化:

長三角城市協同發力

江蘇泰州醫藥高新區是中國首個國家級醫藥高新區,阿斯利康、武田製藥、勃林格殷格翰、石藥集團、海王藥業等國內外知名醫藥企業雲集於此。

“以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產業為例,泰州致力於起到牽頭髮展的作用。”泰州市副市長張育林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泰州已牽頭連雲港、無錫組織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產業參加國家工信部2020年先進製造業集羣競賽。該集羣以泰州的中國醫藥城、連雲港的中華藥港和無錫的生物谷為集聚載體,擁有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企業2400餘家,總產值達2600億元,約佔全國的10.88%。

作為一座因鋼而生的城市,安徽馬鞍山市提出將聚焦重點、精準發力,打造“1+3+N”產業集羣(基地)。其中的“1”便是做大做強做優鋼鐵相關產業集羣。以中國寶武戰略重組馬鋼集團為契機,加快推進鋼鐵主業、軌道交通裝備、特種冶金材料等八大基地建設,全力打造大而強、強而優的鋼鐵產業集羣。

據嘉興市政府相關人士介紹,嘉興市今年出台了新制造“555”行動,未來將突出“強企業”“強鏈條”兩大策略,鞏固壯大現代紡織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新能源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羣、化工新材料長三角級先進製造業集羣、汽車製造和智能家居省級先進製造業集羣等五大產業鏈。

供應鏈打造拓展至城市區域層面

“區域供應鏈是支撐上述願景的重要基礎。”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研部副教授、中浦院牛津大學聯合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員焦永利認為。

在焦永利看來,“十四五”時期長三角地區應將供應鏈管理從企業維度、商業領域拓展到城市、區域層面,以此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關於供應鏈打造,嘉興市似乎胸有成竹。嘉興提出,首要工作是保持產業鏈的完整性,防止“掉鏈斷鏈”。特別是加大外向型產業恢復生產的力度。引導支持龍頭企業進行自主研發、產品換代,積極採取出口轉內銷等方式穩定企業產銷,強化“穩鏈固鏈” 。

面對當前的外部機遇,針對承接大城市產業鏈、創新鏈的溢出,嘉興市又提出要強化“新鏈換鏈”。把握“新基建”的風口,則要“引鏈擴鏈”,推動產業鏈攀升和價值鏈提升發展。

張育林告訴記者,泰州市將深化園區體制改革,鼓勵重點園區加強區域合作,完善飛地發展模式,建立健全園區共建、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在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產業方面將大力推進與上海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張江醫療器械產業基地、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南京生物醫藥谷等生產基地科技創新合作,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面對“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一體化”與“高質量”的發展要求,焦永利認為,長三角地區還需進一步增強“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協同推進,進一步破除行政壁壘,跳出地方化思維,各地聯手構建更為綠色、穩健、智能化的供應鏈體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