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費金融行業嚴監管仍在持續中。9月20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累計7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被監管開出罰單,累計罰沒金額達742.6萬元,不管是被罰數量還是處罰金額,均已超往年全年。從被罰機構違規紅線來看,貸後管理不到位成為痼疾,甚至有機構放出的個人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和證券市場……
罰單空前
又一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被罰,這一次處罰事由仍劍指貸後。
9月20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重慶銀保監局網站最新罰單顯示,因貸後管理不到位,消費貸款資金被挪用,小米消費金融被處以50萬元罰款,同時相關責任人艾浩被處以警告。
這也是小米消費金融開業來收到的首張罰單。該公司註冊資本15億元,是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由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重慶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共同發起設立的全國性非銀行金融機構,於2020年5月29日獲開業批覆,也是全國第26家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主要從事發放個人消費貸款業務。
最新業績表現上,截至2022年6月末,小米消費金融總資產96.6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3%;不過,錄得淨虧損0.93億元,同比下滑43%。
對於此次被罰問題及整改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向小米消費金融採訪,後者回應稱,小米消金高度重視監管意見,堅決落實監管的意見與要求。
另對後續合規建設,小米消費金融表示,下一步,公司將深入開展內部反思與優化提升,進一步加強貸款資金用途審查,持續優化完善管理制度,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同時,公司將積極承擔自身責任,秉承“好金融·好生活”的企業願景,繼續為消費者帶來更加便捷、優質的消費金融服務。
然而,小米消費金融被罰只是消金行業嚴監管中的一個縮影。另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年內共計有7家消金公司被罰,合計處罰額達742.6萬元,不管是被罰機構數量還是處罰金額總額,均超過往年全年。
對此,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評價,行政處罰是央行和銀保監會針對金融機構的日常監管手段。從2022年至今的處罰情況看,針對消費金融公司的處罰數量增加,顯示出在消費金融業務競爭加大背景下,暴露出更多的機構違規行為。
貸後痼疾
梳理消金機構罰單事由來看,貸後問題是機構違規的重災區。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從今年來看,7張罰單中,超過3家涉及到貸後管理問題。除了此次被罰的小米消費金融外,此前陝西長銀消費金融就被披露個人消費貸資金被挪用,另外湖南長銀五八消費金融也被指個人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和證券市場。
拉長時間線至2020年、2021年的罰單中,更是幾乎所有被罰機構都涉及到貸後違規,其中既包括存在發放無指定用途的個人消費貸款,也有被指貸款管理不盡職導致部分貸款資金被挪用,還有的則是貸後管理不到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可以看出,行業個人消費貸款被挪用現象比較頻繁,導致2021年以來,各地監管部門針對金融機構信貸資金用途監管持續升級。” 博通諮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消費信貸本身的定位應該是用於真實場景消費,但如果流入房地產和證券等市場,容易增加市場泡沫和槓桿率,損害的是整體市場的平穩發展。一旦出現問題,包括貸款人和機構在內都會受到不可挽回的損失。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同樣表示,持牌消金頻繁因貸後問題被罰,主要是因為部分機構在信貸審核流程中對於貸後管理難以確立可執行的標準尺度,導致風險漏洞頻出,此外有一些機構風控水平不到位,內控管理較鬆懈,給了貸款資金以挪用的“機會”,以至於出現了資金套現、違規挪用甚至流向房市、股市等亂象,如果機構不持續加強風控,還有可能遭遇惡意騙貸等嚴重情形,給機構的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另外也有一些C端方面的原因。蘇筱芮補充道,部分金融消費者在申請環節存在金融知識欠缺或是抱有僥倖心理,忽視了真實貸款用途的使用規則,未能充分認識到挪用消費貸可能產生的嚴重後果,最終出現違規行為。
多層查漏
“近兩年以來消費金融罰單暴露出的問題,也為行業的業務合規提供了警示參考。”一消費金融從業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
消金機構的合規建設中,貸後追蹤核實就是一大難點。王蓬博直言到,因為申請的客户比較多,規模又參差不齊,所以如果依靠人為審核很難每單都核實,而且流程相對複雜,也不利於事後追溯。另對一些規模比較大的貸款,也有相應的洗白途徑。因此機構消費貸後資金管理一直是難點。
一消費金融公司相關負責人同樣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至今,有一個從粗放經營到管理越來越精細化的過程,包括監管政策也在隨着這個行業的成熟度不斷髮展變化。“諸如36%和24%的利率變化,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從現在的要求倒推原來的發展模式,也會衍生一些合規性的問題。”他進一步指出,貸後的難點在於如何精細化管理,資金用途如何加強監測追蹤,所以行業也在不斷提高科技創新的應用,用科技的力量助力貸後管理,另外在模式和流程上也會注重高度的合規性。
可以看出,合規已是消金第一要務。回顧罰單變化,隨着互聯網貸款、徵信等相關監管辦法的落地執行,針對違規行為的處罰也將更加常態化。於百程指出,消費金融行業處於不斷規範、利率下降、持續數字化以及競爭者增多的格局中,疊加疫情等因素的擾動,消費金融公司之間的競爭,後續也將更加體現為綜合能力的競爭,而合規經營,也是當下消費金融公司競爭力的體現。
針對消金機構貸後合規建設,蘇筱芮則建議,科技層面,消費金融機構應當從頂層制度進行完善,用好金融科技手段,強化客户的身份識別及具體的授信管理流程,釐清各部門職責分工,將具體的責任落實到相關負責人;內控層面,機構需要加強內控管理,針對薄弱環節及早查漏補缺,針對故意誘導不當貸款的“內鬼”早發現、早處置;金融消費者教育層面,應當在貸前強調貸款的資金用途並提醒挪用貸款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防範金融消費者存在的僥倖心理。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