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等新能源項目亮眼 多元化投融資“快進”
綠色投資靠前發力 巨大增量空間將啓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在推進“雙碳”工作和發力穩增長的大局之下,我國綠色投資表現亮眼,尤其是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項目出現爆發式增長,多元化投融資支持也按下“快進鍵”。業內人士預計,“十四五”時期綠色投資將釋放數十萬億元增量空間,為經濟增長提供可觀的推動力。
綠色產業表現亮眼
5月28日,南方電網公司建設的廣東梅州、陽江兩座百萬千瓦級抽水蓄能電站同時投產發電,總投資約150億元,拉動上下游產業鏈投資約300億元、帶動就業崗位約7.4萬個。
今年以來,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光伏投資表現亮眼。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1173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太陽能發電完成投資290億元,同比增長204.1%。
未來還將有更多的項目“落子”:華能集團預計上半年開工的新能源項目投資總額達到900億元;國家能源集團計劃今年投入2000億元,爭取實現電力項目開工3100萬千瓦、投產2200萬千瓦,其中新能源開工超過2000萬千瓦、投產1500萬千瓦……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董萬成表示,今年首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加快建設,帶動太陽能發電、陸上風電計劃投資額同比增長202.6%、13.3%。抽水蓄能投資持續向好,計劃投資額同比增長31%。
這並不是個例。2022年,我國綠色產業發展提速,帶動供需兩端綠色復甦,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之一。
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1-4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1倍,市場佔有率達到20.2%。雖然4月國內整體車市受疫情重創,但新能源汽車銷量還是實現44.6%的同比增幅,也帶動了其上下游產業鏈產值的大幅提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綠色產業的快速發展,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所在,將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深入挖掘綠色產業發展的潛力,有利於增強發展後勁,從而有力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多元化投融資“快進”
為配合大規模的綠色項目落地需求,多元化融資支持正加速開啓。5月初,人民銀行再度增加1000億元再貸款額度,截至目前,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總額度達到3000億元。
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末金融數據顯示,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18.07萬億元,同比增長38.6%,比上年末高5.6個百分點。從投資方向上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貸款餘額分別為8.27萬億元、4.74萬億元和2.3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3%、39.3%和58%。
伴隨綠色金融制度完善,更多創新主題債券得以發行。例如,招商銀行日前發行2022年第一期綠色金融債券,這也是全國範圍內商業銀行首次發行鄉村振興主題的綠色金融債券。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縣域範圍內有助於強化支持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的綠色產業項目,特別是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類項目。
激勵綠色投融資,地方層面也加快部署。5月27日,北京市金融監管局等四部門聯合發文,提出“擴大綠色領域投資”“探索建設全國綠色項目庫和麪向‘一帶一路’的國際綠色項目庫,完善市場化綠色投融資增信機制”。5月26日,《上海浦東新區綠色金融發展若干規定(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提到,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方面,浦東應探索差異化的投融資模式,以市場手段強化各類資金有序投入。
“下一步,會着力健全綠色金融體系頂層設計,推動中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
巨大增量空間將開啓
作為引領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要領域,“十四五”時期綠色產業投資熱度將持續升温。《國務院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綠色產業比重顯著提升。
地方層面也明確一系列中長期規劃與發展目標。例如,北京市明確,“十四五”時期,推進燃煤清潔替代,優質能源比重提高到98.5%,可再生能源在全社會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增加到10.4%。天津將開展十大重點工程,包括園區綠色低碳發展工程、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工程、超低能耗建築建設工程、綠色數據中心示範工程、燃煤減量清潔替代工程等。
一批千億級、萬億級的綠色產業集羣也將加速崛起。“十四五”時期,河南計劃形成2000億元級產業規模,加快構建低碳高效能源支撐體系。寧波將投資近4000億元建設一批化工新材料大項目,力爭綠色石化產業產值超過1萬億元,成為世界級的綠色石化產業集羣。
據能源基金會預測,“十四五”期間,包括傳統產業數字化升級、可再生能源友好的能源系統建設在內的綠色投資領域,總投資可達近45萬億元。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政策所副所長董戰峯指出,隨着當前環境監管趨嚴,綠色產業投資預期將繼續向好。他表示,“十四五”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攻堅期,預計後續政策層面還將有更有力的市場經濟激勵政策,如對循環經濟、清潔生產、低碳或零碳產業出台財政補貼、税收優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