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這段時間正在努力獲取足夠的天然氣和煤炭,以此來度過今年可能會比較難熬的冬天。不過歐洲人今冬能不能順利“取暖”,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亞洲兩個國家的天氣:日本和韓國。
亞洲國家向來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和海運煤炭進口國,因為跟歐洲一樣,亞洲冬天是供暖需求的高峯季節。對於氣象學家來説,現在對冬季的天氣模式做出準確的預測還為時過早,但任何有關日韓兩個國家氣温急劇下降的預測都可能引起歐洲的擔憂。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國際上對燃料的競爭推動煤炭和天然氣價格創下新高。在歐洲,這種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歐盟委員會將從下週開始全面禁止使用俄羅斯煤炭,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則削減了輸往歐洲的管道天然氣。
美國媒體的分析師表示:“天氣的確是一個不確定因素,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如果俄羅斯對歐洲的供應保持在低位,那麼比正常情況下更冷的冬天可能會推高價格,因為很難找到額外的現貨。”
歐洲國家正在競相為冬季做準備,減少天然氣消耗,增加液化天然氣進口以填滿儲存庫,並重新啓動封存的燃煤發電廠。然而來自歐洲的額外採購已將今年的現貨液化天然氣和煤炭成本推高至創紀錄水平。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已經在經歷每天都要停電的困境,因為無力支付維持供電所需的能源費。
進入冬季,競爭可能會更加激烈。一旦日本和韓國開始建立他們的天然氣儲備,這些國家可能會從現貨液化天然氣市場購買更多。日本的煤炭庫存也極低,日韓兩國將需要在年底前增加對電廠燃料的採購。
而且從今年夏天的情況來看,今年冬天日本的電力供應預計會十分緊張,可能會促使日本要求公用事業公司重啓一些閒置的火力發電廠,並確保它們得到適當的維護和儲備燃料。分析師也表示,日本和韓國使用的高耗能煤炭需求旺盛,它們將與歐洲爭奪大多數現貨。
從能源消耗量上來説,中國的能源需求其實比日本和韓國更大,但是得益於中國此前的能源合同,以及俄羅斯正增加一條通往我國東部的新管道,我國今年冬天將會保持充足的庫存。甚至還能對外出售一部分液化天然氣,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全球能源緊缺的情況起了緩解作用。
IHS Markit全球電力和可再生能源主管表示:“如果出現非常寒冷的冬天,日本和韓國可能需要更多的現貨,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可能需要與歐洲買家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