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數字服務貿易賦能我國貿易高質量發展
本文轉自【人民論壇網】;
作者: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 盤和林
數字服務貿易已成為全球貿易增長的重要引擎,深刻影響着國際貿易分工和國際經濟格局。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於9月5日閉幕。本屆服貿會的主題為“服務合作促發展,綠色創新迎未來”,作為當前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三大展會品牌之一,服貿會是全球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的服務貿易平台,此次超過400家世界500強及國際龍頭企業線下參展。
隨着新一代技術革命快速發展,貨物貿易指向了技術、金融、數據、知識產權等。從概念上講,數字服務貿易是指通過網絡跨境傳輸交付的產品和服務貿易,高度依賴數據跨境流動,廣泛滲透到國際經貿各行業、各領域、各環節的新型貿易形態,是數字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恰逢服貿會10年,本次服貿會現場亮點紛呈,由“數字”催生出來的新應用俯拾皆是,不但綠色低碳成為亮點,元宇宙、數字人民幣等領先技術應用也紛紛亮相。全球市場數字服務貿易增長速度甚至超過同期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呈現出“主導服務貿易,激發貿易增長潛力”的特徵。
隨着數字技術對經濟的影響加大,數字貿易所觸及的邊界還在不斷髮展。其突出特徵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貿易方式的數字化,二是貿易商品的數字化。“十三五”時期,隨着數字技術與服務貿易加速融合,國家對數字服務貿易促進政策力度加大,數字化日益成為新時代中國服務貿易的重要特徵,規模逐漸擴大。2015—2020年中國可數字化交付服務貿易規模從1794億美元增長到2940億美元,佔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從31%增長到39%。雖然我國的數字服務出口發展形勢良好,但也面臨持續發展和有效治理的挑戰。基於我國數字貿易發展實際,從不同維度準確而清晰地制定數字貿易政策發展路徑意義重大。
第一,從宏觀維度來看,搜索和信息成本的下降、新產品和市場的快速增長以及數字技術帶來的新參與主體數量的增加正在促進全球貿易流動。然而,數據出境最大的顧慮就是國家關鍵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的保護問題。在確保國家安全、市場的前提下,可以堅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的原則,循序擴大數字服務的對外開放力度,有效縮減服務業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減少影響信息技術、研發設計、金融保險、商務服務等領域的外資進入壁壘。
第二,從中觀維度來看,數字領域新業態、新模式具有創新速度快、迭代週期短和規模擴張迅速等特點,資本驅動下快速擴張易引發資產泡沫和資金鍊風險,也易與現行法律法規及管理制度產生衝突。為此,需要健全相關領域法律法規和制度安排,通過更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保障創新主體的合法權益,釋放我國的制度性優勢,有效反哺數字服務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第三,從微觀維度來看,數字服務貿易大多集中在頭部國家,發展集中度高於傳統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其競爭核心是技術的競爭。科學認識數字貿易,需要清楚地認識到數字貿易實際上是數字經濟外循環的表現形式。為了豐富外循環的發展形式,應厚植培育全球創新型數字服務貿易跨國企業的制度土壤,支持企業圍繞業務需求開展跨境投資和併購活動,以投資、入股等方式參與外國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帶動數字產品和服務貿易開展。推動企業通過共建孵化平台和建立研發戰略聯盟等多種方式強化數字技術研究和服務供給的國際合作。
當前,全球數字貿易規則談判進程加速,各種貿易協定和倡議終將為更廣泛的多邊合作和整合全球技術體系鋪平道路。下一步,可結合數字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我國產業發展實際,循序漸進地推動數字服務貿易,有針對性的落實不同模式的發展規劃和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