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電動汽車將在短期內再度迎來一波發展高峯,據德國《經濟週刊》20日報道,德國聯邦政府計劃投入新一輪的30億歐元補貼用於扶持電動汽車行業。不過這篇報道並非積極肯定政府補貼計劃,反而形容其為“又一次絕望補貼”,認為補貼會做無用功,且贏家“還是”中國。
德媒擔心補貼電動汽車成為無用功電動汽車行業現階段的突破重點在於電池,而政府補貼的資金大多也將流入電池研發、製造等領域,對此文章分析稱,德國在電池製造領域處於落後地位,中國企業在這方面處於領先。
報道認為這樣的補貼只會步了此前太陽能補貼的後塵。現在德國安裝的太陽能多來自中國,而報道的擔憂在於,未來電動汽車也會是這樣的局面。
日前德國汽車峯會上,政府表示計劃增加30億歐元補貼來促進電動汽車銷量,但德國在電池方面的短板明顯,相關技術落後,電費高昂,人工成本高,在技術更新上落後於中國,而在同等技術水平下德國電池也缺乏競爭力,最終,德國電動汽車行業依舊無法繞過產自中國的電池。
後方追趕吃力,中國成為“最大贏家”?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領先企業多來自中國,此外美國的特斯拉也是傳統先驅,在德國,中國電池龍頭企業的寧德時代計劃在德圖林根州建廠,另中國蜂巢能源也計劃在德國建電池廠,美國特斯拉在德國也有佈局。汽車電池領域要想以落後方身份突圍難度不小。
歐洲在能源轉型問題上態度堅定,一些國家也較早開始着手轉型,如德國已經在能源轉型上投入了超過5000億歐,向工業和科研領域提供超過100億歐,但再生能源行業的發展並不順利,其中太陽能就是典型。7個最大的太陽能供應商中有六個是中國的,而電動汽車是否會重現這一局面讓德國感到擔憂。
該篇文章呼籲政府停止這種無效補貼,但內容中並未提出解決方案,能源轉型是大勢所趨,各國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都十分關注,在各國家和地區不同補貼政策的支持下,行業將進入加速發展的通道。
當然電池依舊是重中之重,如何提升車輛續航能力,提升充電效率,除了對能源結構升級以及環境保護的大目標外,這些落實於消費者體驗的優化才能讓消費者願意為新能源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