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朱寧
“95後”的實控人到底能否順利掌舵一家上市公司,又將給公司帶來哪些改變?整個市場都在拭目以待,在繼修改公司名稱與經營範圍後,曾經的“國立科技”——現在的“泉為科技”終於向市場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入局光伏
披露四倍營收訂單
2022年11月,泉為科技前身國立科技披露新東家褚一凡,其“95後”“財經記者”等身份標籤備受關注;在接手國立科技後,褚一凡便開始對國立科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
接手不到半年後,國立科技便發生一系列工商變更,資料顯示3月7日,褚一凡正式成為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國立科技的公司名稱也變更為廣東泉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範圍從“研發、生產、銷售橡塑新材料、橡塑降解材料、改性塑料”等變更為“新材料技術研發;新興能源技術研發;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儲能技術服務”等。
改變公司業務範圍後,褚一凡便籤下光伏組件大單。昨日(4月11日)晚間,泉為科技公告,控股子公司雲生智能收到雲生智能發來的《入圍通知書》,標段內容為工程總量3GW分佈式光伏電站安裝工程,本次採購的為相應的光伏組件,總計供貨金額約50億元人民幣;需要指出的是,該金額為佔泉為科技2022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391.58%。
不過隨後,深交所就向泉為科技下發關注函,深交所提出包括“請你公司補充説明公司入圍項目的具體情況,包括但不限於項目應用場景、招標金額、招標產品要求、招投標供應商要求、招投標流程、各方權利義務等。”等要求。
進入光伏領域籌劃已久
值得一提的是,自宣佈實控人變更以來,泉為科技股價漲幅較大,從13元/股左右漲至如今的18元/股左右。截至3月12日收盤,國立科技股價報18.65元/股。股價的上漲與其進入光伏領域也不無關係。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國立科技向褚一凡控制的泉為綠能(也為國立科技控股股東)定增募資不超過5.71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有息借款;其次是加大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包括投資山東泉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500萬元,一個月後再次增資1260萬元,又向控股子公司安徽泉為綠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資1.71億元。
不管是工商信息中經營範圍的調整,還是資本運作上向新能源資產傾斜,國立科技轉型新能源已經箭在弦上,此前,在回覆投資者在互動平台的提問時,國立科技表示:“公司經過戰略研究進入光伏領域,目前正在積極推動各方面的工作。”
實際上,從其他行業進入光伏行業的企業並不少見,除了泉為科技,近日,從事無縫服裝生產和代工的棒傑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採購了價值9.12億元的高效光伏電池片相關生產設備,全部用於揚州年產10GW高效光伏電池片項目。
據統計,僅2022年就有約70家上市公司向光伏行業轉型,其中既有中國燃氣、海爾集團、中國信達、美的集團等耳熟能詳的全國500強企業,也包含皇氏集團、沐邦高科、仕淨科技等企業。
硅料價格回落
光伏組件板塊利潤率上漲
從利潤方面來説,光伏領域確實是值得企業關注的投資的板塊。記者注意到,截至4月11日,已有超半數A股光伏企業公佈了2022年業績(包含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和年報),七成業績增長(預增)。其中,光伏組件出貨全球排名前五的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公司業績增幅均超50%。
需要指出的是,光伏產業鏈由上至下分為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四大環節。組件上游主要是各種原材料和光伏組件設備供應商,下游包括光伏電站開發商、承包商以及分佈式光伏發電系統的經銷商;根據公告,泉為科技進入的就是光伏組件的設備供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隨着硅料價格的回落,光伏主產業鏈的價格變動邏輯有所調整,一改往日同向漲跌的趨勢。過去兩年多時間裏,由於硅料供應持續偏緊,硅料一直是決定下游各環節價格變動的主要因素,但最近的情況顯示,硅片、組件報價與硅料走勢出現背離。
市場數據顯示,4月開始,包括隆基、晶科、晶澳等一線組件企業將全線上調報價,漲幅在3-8分/W,總體來説目前組件供銷兩旺,價格仍很堅挺。而且從上市公司表態來看,光伏產業鏈利潤向下遊電池、組件環節轉移的苗頭已經出現,例如,愛康科技預計今年 1-2 月扭虧為盈,主要是由於公司電池及組件產能釋放,訂單量增加,以及受益於硅片、電池片等原材料價格回落。
“當前光伏組件利潤率在合理的上升通道中,現在光伏組件企業是比較‘舒服’的時候,但未來幾年,這個賽道可能會比較‘卷’”。有光伏產業研究員表示,但近幾年光伏產業鏈價格變動劇烈,為保障供應鏈,眾多企業紛紛啓動一體化產能佈局,這將在未來三年內進行整個產業鏈的洗牌和競爭,對於單一組件企業,就會產生較大影響,需要企業未雨綢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