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744.7億 美元同比增長26.1% 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將“擴容”
□ 本報記者 萬靜
今年我國吸收外資開局平穩,但是受國內國外多重因素影響,全年穩外貿外資依然面臨諸多挑戰。近期我國多部門接連部署,加強紓困服務,協調解決外資企業復工復產、人員入境、物流運輸等方面難題。同時加快完善外商投資環境的法治建設,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將推出修訂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擴展原條目涵蓋領域,包括持續鼓勵外資投向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這充分展示了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和態度,有利於進一步穩定外商投資預期和信心。
利用外資質量不斷提升
隨着國際地緣衝突加劇以及國內新一輪疫情來襲,我國穩外資的內外部形勢更加嚴峻複雜,壓力也進一步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的對外貿易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根據近日商務部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對外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利用外資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1月至4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744.7億美元,同比增長26.1%。我國新增合同外資1億美元以上大項目185個,相當於平均每天有1.5個外資大項目落地。
在利用外資規模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利用外資的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從行業看,高技術產業引資增長較快,同比增長45.6%;從區域看,中、西部地區引資全面增長,增速分別達到43.7%和26.9%,有力促進了中西部地區深度融入國際循環並提升在國內循環中的地位,有效支持了區域協調發展。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在發佈會上介紹,當前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利用外資面臨諸多挑戰,但吸引外資的多方面有利因素沒有改變。利用外資穩定增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中國市場引力不減。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內市場規模超大,外資企業看好在華長期發展前景。
其次是我國開放政策落地見效。新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放開汽車製造等領域外資股比限制,有力帶動了引資規模增長。各部門積極回應外資企業來華營商便利等訴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保障內外資平等參與政府採購、延長外籍個人所得税減免政策等,穩定了外商投資預期和信心。
第三是投資環境持續優化。商務部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深入清理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規定。外貿外資協調機制和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及時協調各方,加強服務保障,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推動重點項目落地建設,不斷提升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同時,中國在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產業配套等方面依然擁有較強的綜合比較優勢,為外資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
全力穩住外資基本盤
今年伊始,國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特點,對內外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了很多不利影響。穩外資數據向好,離不開各地商務系統積極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千方百計穩外資的不懈努力。
線下洽談受阻,江蘇、四川、山東、河南等地創新招商方式,通過“雲簽約”確保招商引資“不斷鏈”、項目洽談“不掉線”。為切實解決外資企業的急難愁盼問題,江蘇省協調成立由數十個部門組成的外資工作專班,要求就外資企業遇到並反映的問題在一週之內給予答覆。為穩住外企在華髮展信心,今年年初,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外商投資服務專項行動在四川全域鋪開,抓大走訪大調研、抓政企交流平台建設、抓企業經營要素保障、抓合法權益保護保障等,全力穩住外資基本盤。此外,廣東省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對接外資企業需求,提升外資企業跨境金融服務水平。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黃勇分析指出,面對更趨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疫情衝擊影響,利用外資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這充分表明,我國完備的產業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超大規模市場等優勢,對外資依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也反映出外資企業對中國經濟的良好預期和信心。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比如全球疫情的衝擊影響了外資企業入駐的信心和時機;同時也減少和取消了一些重要展會,使營銷及投資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受阻。此外,對於吸引外資,國內傳統優勢正逐漸減少。長期以來,我國依靠廉價土地、低勞動力成本、環境污染以及各類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近年來,我國的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資金成本增加,資源環境約束加大,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傳統要素優勢逐漸弱化。特別是受中美貿易爭端等因素影響,在紡織服裝、家電、電子等領域的外資企業面臨的經營困難增大,短期內受外部衝擊向外轉移趨勢上升,且影響了新興產業的外資流入。
黃勇認為,面對這些棘手的問題和新挑戰,我國就需要更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完善投資法治體系建設。吸引外資主要依靠優良的營商環境,包括完善的配套產業、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等綜合競爭優勢。我國營商環境的改善固然離不開基礎設施條件的優化和產業配套能力的增強,更與政策法規等“軟”環境的改善密切相關,需要為外資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更多便利等。
穩定外商投資預期
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既來自中國大市場的潛力,更來自營商環境的日益優化。
對於這一點,我國相關職能部門也非常重視,近期密集出台政策文件進行部署安排。
近期,針對部分外資企業物流運輸受阻、預期不穩的問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於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相關部門和地方聞令而動,及時採取措施,幫助外資企業克服疫情影響,實現復工復產,支持外資項目有序推進建設運營。商務部還進一步發揮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作用,對於外資企業來華營商便利等具體訴求,逐條梳理,分類施策,保暢通、保供應,穩定生產經營,推動復工復產。
5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就《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目錄》)公開徵求意見。與現行2020年版相比,此次的修改條款主要是擴展了原條目涵蓋領域,包括持續鼓勵外資投向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全國目錄新增或擴展了元器件、零部件、裝備製造以及專業設計、技術服務與開發等條目;中西部目錄則根據各地勞動力、特色資源等優勢和招商引資需要,新增或擴展了有關條目。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版本《目錄》展示了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和態度,有利於進一步穩定外商投資預期和信心。業界也評價指出,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利用外資空間大,鼓勵外資投向這些地區,可以更大力度釋放其利用外資空間和潛力。
加快中國外商投資領域的法治建設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記者梳理發現,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的兩年多來,我國相繼出台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外商投資信息報告辦法等多部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廢止外國企業或者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合夥企業管理辦法、外商投資建築業企業管理規定等33部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修訂了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中外合資中外合作職業介紹機構設立管理暫行規定等47部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在簡化外商投資程序和審批流程的同時,也拓寬了外商投資領域,激發外國投資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022年,我國將圍繞“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充分發揮土地、税收等優惠政策效應,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製造、高新技術等領域和中西部地區。(萬靜)
(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