麪食正在撐起資本於新消費領域的野心。
7月,和府撈麪宣佈完成近8億元E輪融資,一併放話:2021年內,門店總數量預計達到450家。這家成立於2012年的公司,已因融資能力強被業內稱為餐飲界的“黑馬”,2015年到2021年短短六年,累計融資超16億元。
外界難以想象的數字,不斷在面類品牌上成為現實。4個月內完成兩輪融資的遇見小面,估值從10億元攀升至近30億元,馬記永、陳香貴、張拉拉亦憑藉融資,站上風口。
“資本愛吃火鍋”“資本愛吃麪”“資本愛吃小龍蝦”……後疫情時代,餐飲業一腳踏上第三次投資熱潮,而賽道內玩家常在喜悦和焦慮之間頻繁切換。
“餐飲業是一片紅海,存在明顯的‘二八定律’,未來仍然會死亡率很高,保持一個大規模的迭代。”鳳祥股份總裁劉志光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資本蜂擁入場背後是一代人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儘管短期內熱度不會褪去,但未來餐飲行業可能會出現更具顛覆性的變化。
當下,資本仍在翻湧。有投資人告訴記者,好項目爭搶激烈,留給投資人思考調研的時間一再壓縮,“盲call”並非傳説。被資本青睞的餐飲賽道恰逢“黃金十年”,抑或只是一場“限時狂歡”?
熱潮
融資找上門,拉麪“迎春”
投資方趨之若鶩,看上的正是面類品牌具有標準化的天然優勢。
和府撈麪首家門店於2013年開業,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門店總數突破340家。而版圖仍在持續擴大,2021年新增門店數預計較2020年翻番,全國約兩天新開1家店。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和府撈麪成立的第四年,便融資了3000萬元。此後,2016年、2017年和2019年每年均獲一筆融資。從2015年到2021年,已累計融資超16億元,背後的投資人陣營也日益壯大,包括華映資本、CMC資本、眾為資本、騰訊投資等。
在消費升級領域,華映資本投資項目超過50個,包括和府撈麪、自嗨鍋等。“和府撈麪是疫情期間開始關注,一方面餐飲行業深受重創,另外一方面也給了頭部連鎖企業逆勢擴張的好機會。”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季薇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佈局這一公司符合公司的篩選標準——必須選擇餐飲裏標準化且可規模化的類型。
在季薇看來,和府撈麪在成立之初就自建中央廚房,公司具備強大的數字化能力和在供應鏈方面的延伸拓展能力。它不但在麪食這個可標準化品類中,且不是個地域特色面,和傳統麪食比沒有絕對對標,品牌定位更清晰。
採訪中,季薇講述,華映資本早在2017年便關注消費賽道,投資邏輯也隨着大環境“升級”。“之前看消費,是從內容延伸出來的商業化。隨着TMT基礎設施完善,改造了消費的曝光方式和銷售渠道,就開始嚴肅地投這個領域了。”
消費多元化成為華映資本必須抓住的機會之一。談及投資項目的篩選標準,季薇坦言:我們喜歡投創新。要麼足夠大的賽道里有一些變化在發生,要麼出現了一個新賽道的紅利。透過這些變量,我們能夠發現其背後的成長機會。
頂着創新光環,麪食賽道被資本蜂擁入場,項目估值水漲船高。拉麪新品牌馬記永、張拉拉、陳香貴,成立均不足三年,卻在最近幾個月接連斬獲融資,估值均達億元級別。企查查顯示,馬記永天使輪融資金額未披露,但是傳聞企業估值已達10億元,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挑戰者資本、高榕資本等。陳香貴則完成超億元的A輪融資,這也是公司成立至今的第三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正心谷創新資本、雲九資本、源碼資本等。相比之下,張拉拉創始人張曉慧系連續創業者,“覓姐湯可以喝的麻辣燙”便是其此前創建的品牌,張拉拉戰略融資的金額也沒有披露,投資方為金沙江創投和順為資本。
數據顯示,2021年1-9月,我國餐飲賽道共發生融資事件139起,披露融資總金額超412.2億元。其中,麪食細分賽道共發生融資事件14起,披露融資總金額超10.2億元。
先機
投資爭奪戰:誰先打錢誰就能投進去
蘭州拉麪踏上風口,蘭州牛肉拉麪產業聯合會主任秦偉看到了新消費環境下,企業運營思路在轉變。其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馬記永、陳香貴、張拉拉的創始人既不是青海人也不是甘肅人,而且創業起點選在了上海。
在秦偉看來,蘭州並沒有蘭州拉麪這個叫法,而是叫蘭州牛肉麪,而出了蘭州,全國各地稱其為蘭州拉麪。“現如今,全國人民都知道了蘭州拉麪,這個產業內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表面上看,蘭州拉麪的知名度在提升,但是從門店數量來看,這幾年其實是整體萎縮的,因為競爭很激烈,很多小店就被淘汰了。”
“蘭州拉麪這個行業的毛利大概在60%左右,企業如果運營得好,淨利可以達到20%-30%,這可能也是麪食賽道更受投資人青睞的原因之一。”秦偉同時也是蘭州陳記牛肉麪公司的副總經理兼運營總監,他透露,蘭州陳記牛肉麪在江浙滬地區的連鎖店,單店營業額、最高可以做到月收入百萬元以上。
顯然,資本的嗅覺更為靈敏,熱鬧程度也成了市場談資。
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曾透露,與張拉拉創始人張曉慧見面當天,就決定投資。坊間傳聞,今年4月,紅杉中國的投資人郭振煒拎了一瓶酒,敲開馬記永創始人洪磊的家門。這場馬拉松式的談判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凌晨,最終,郭振煒如願以償拿到了洪磊簽名的TS(投資意向書)。郭振煒這麼拼,原因很簡單,“短短几個月中,前後至少有15家投資機構向馬記永拋出了橄欖枝。”
這樣的競爭同樣存在於茶飲行業。黑蟻資本管理合夥人何愚在和喜茶創始人聶雲宸見第三面時,就開始談投資。今年6月底,奈雪的茶登陸港交所,作為一家創立5年多的新品牌迅速上市離不開資本助力。上市之前,奈雪的茶已經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北京天圖、成都天圖等。
凱輝基金合夥人馬駿在消費領域擁有超過13年投資經驗,2020年,元氣森林成為凱輝基金投資的200多家企業之一。至於過程同樣經歷爭奪。“元氣森林讓我們感到驚喜,自然也受到很多投資機構的青睞。我們當時的判斷是,遇上這樣的好公司和優秀創始人,你所要做的就是把錢交給他,然後安心做好股東,用好你的資源去幫助他。”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餐飲業資本潮中,奔跑的除了企業,投資圈已然“內卷”成風。這種“內卷化”主要體現在VC爭搶項目上,留給投資人盡調的時間越來越短,甚至出現了“盲call”的情況,即不盡調,不修改投資條款,“誰先打錢誰就能投進去”。
有投資人告訴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餐飲業還沒有這麼火的時候,我們看一個項目基本會在半年以上,現在好項目爭搶激烈,留給投資人思考調研的時間也少了,尤其是已經跑出來的品牌的中後期融資,很難擠進去。”
變局
“Z世代”當道,誰在製造網紅?
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邢穎介紹,餐飲業曾迎來兩次投資熱潮。第一次開始於2007年前後,得益於連鎖經營模式的突破和金融危機之後的外部機遇。第二次則在2012年前後,是政策導向和電商等外部因素帶來的連鎖反應。
如今,餐飲業正處於第三次資本潮。邢穎看到,從去年開始,大週期的資本開始扎堆進入餐飲行業。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餐飲賽道共發生融資事件177起,涉及項目154個,披露融資總金額超886.4億元。
鳳祥股份總裁劉志光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餐飲行業投資熱潮,背後是一代人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隨着電子支付、膳食技術、冷鏈物流等方面發展,餐飲工業化的基礎設施條件開始成熟,資本退出的通道也打開了,最終形成現在餐飲業投資火爆的現象。
季薇稱,最近幾年消費升級的大環境發生了變化——宏觀數據來看,全國居民人均收入近十年來增長了一倍,人均GDP也突破了一萬美元;供給端上,技術的革新促進了數字化、線上線下渠道發展和人才升級;需求端上,80後/90後/95後消費新貴入場。技術升級和人羣迭代一直是華映資本底層投資邏輯,而場和人的變化必然帶來貨的變化。
“餐飲業的市場規模接近5萬億元,是個不容錯過的大體量市場。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餐飲連鎖市場的連鎖化率較低,才在15%左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與此同時,餐飲行業的基礎設施發生變化,餐飲企業數字化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季薇告訴記者,中國有3.78億Z世代,對於“Z世代”帶來的機遇,“我們做投資時,不會完全按照年齡來劃分人羣,而是會按主題和細分特點來劃分人羣。投資投的是變化,我們首先會尋找變量。其次,我們看好這個賽道的高速成長性。以吃穿健康變美等剛需為優先,按照嚴格的投資邏輯去尋找標的。”
資本大舉進軍消費品,不少品牌屢獲融資,網紅企業頻出,包括文和友、和府撈麪、五爺拌麪、茶顏悦色、蜜雪冰城等。鍾薛高創始人林盛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新消費變革下,國貨崛起是必然。中國經濟發展,國民富裕,新一代消費者的崛起,都是國貨崛起的背景條件。
“無論是新品牌還是老品牌,大家都會去爭搶年輕人這個消費羣體,因為你的產品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來自最新的那一批人。”林盛將“Z世代”稱作“見過好物的一代人”,他們普遍生長在一個很好的環境裏,獲取信息的方式、速度,眼界的開闊度遠遠高於上一代人。“他們的審美,對產品的要求也會更高。”
劉志光認為,未來,餐飲行業連鎖化大趨勢不會改變,但是小而精可能更受資本追捧,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與餐飲行業的深度結合將帶動行業創新。
泡沫
有品牌曇花一現,餐飲或面臨多起收購
密集融資節奏下,不少品牌估值耀眼。然而,鉅額融資下有多少泡沫令人疑竇叢生。
追溯過往,餐飲業不乏血淚歷史。紅極一時的黃太吉,2015年便斬獲了1.8億元的B輪融資,投後估值接近2.5億美元,但是一年後便因戰略失誤等因素導致外賣工廠店批量關閉。
2016年9月,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在題為《沒有低谷,哪有巔峯》的文章中寫道,“黃太吉從路邊小店的一張煎餅果子起家,實在太過平凡,卻能四年引領風騷,吸引無數眼球,非我所願,大勢所趨而已”“大雨再大淋不倒大廈,暫時的困難都是未來增長的伏筆”。
彼時,赫暢在文末強調,“黃太吉不會死”,然而,這篇文章的推送公號“黃太吉美食”卻已經於2019年1月10日起停止更新。
從昔日網紅品牌走到如今泯然眾人矣的還有雕爺牛腩,其也曾被眾多投資人看好,最後卻難逃賣身命運。據悉,雕爺牛腩還曾與投資人對簿公堂,“原本答應投資1萬元、5年後回購,結果變成了補償1000元現金、2000元消費金。100多個投資人,先後提交了對其違約的訴訟。”
2019年8月22日,雕爺在個人公號上寫道:“雕爺牛腩我是上半年真賣給了一家餐飲管理公司……餐飲這塊我沒有可吹的了”。
不過,雕爺依舊活躍在消費品行業,今年1月還以阿芙董事長的身份對外發表觀點:“投資熱潮可能會呈現出明顯的週期,比如説,最近的估值已經快沒辦法接盤了,我判斷,消費品牌的投資熱潮還有半年就該降温了,至少是估值上的重新調整。”
退潮聲音不時出現,狂熱的表面已經生出一道裂痕。作為在消費領域有着幾十年投資經驗的投資人,趙越(化名)對貝殼財經記者稱:“泡沫是存在的,我們已經看到一些頭部企業出現增長停滯的情況,不過,最近這幾年跑出來的一批新品牌,目前普遍增速不錯。”
採訪中,和府撈麪負責人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市場一直在快速變化,今天的基礎和應變能力決定了企業在長週期內能否走得更遠。這些能力包括系統的佈局能力、團隊的核心能力、高效的營運機制等。未來的餐飲業不是模式、品類之爭,中國的餐飲行業並不缺乏機會。在短週期內,有過許多曇花一現的品牌,背後是偶然主義、機遇主義。和府撈麪不希望成為這樣短暫璀璨後就迅速衰落的品牌。
“目前餐飲行業的資本熱可能存在泡沫。如果資金是來自於行業帶來的機會,背後沒有體系的支撐,將來可能會一地雞毛。”這位負責人説。
餐飲業市場競爭只會走向白熱化,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啓對記者這樣總結預期:未來5年,總市值達500億人民幣的餐飲企業至少有10家。而未來3到5年內,餐飲板塊會陸續發生多起兼併、收購事件。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