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擴張大戰硝煙再起 銀行動作頻頻忙“補血”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在疫情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產生較大沖擊的背景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動作頻頻。8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開年至今,銀行通過二級資本債券和永續債“補血”的規模已超過6200億元,另有數千億元資本補充債券正在等待發行。在疫情影響下,銀行的資本補充壓力不斷攀升,在分析人士看來,未來商業銀行應一方面拓寬補充資本金渠道,創新資本工具;更重要的是補齊內部治理短板,提升經營效率。

通常情況下,銀行資本補充主要有兩大路徑,一部分源自於自身積累,另一部分則是外部補充。外部補充資本方式主要為發行二級資本債券、永續債等方式。

二級資本債券方面,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28家商業銀行成功發行了30只二級資本債券,發行規模合計達到2534.8億元。其中,民生銀行發行規模達到500億元,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和中信銀行發行規模均為400億元。城商行中,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發行規模分別在100億元左右,其他銀行發行規模主要分佈在0.7億元-80億元不等。發行利率方面,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大多在3%-4.2%左右,城、農商行稍高一些,例如東營銀行、禾城農商行、長春農商行等銀行發行利率均為5%,目前發行利率最高的是修文農商行,票面利率為6.5%。

資本金既是銀行抗風險的重要保障,又是銀行經營的基礎,除了二級資本債券外,補充資本的另一個手段,永續債也成為“寵兒”,截至目前,有19家銀行共發行了21只永續債,發行總額達到3766億元。規模在百億元以上的有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和江蘇銀行。農業銀行共發行兩筆永續債,單筆規模分別為350億元、850億元,共計1200億元,位居榜首。

銀行“補血”忙也多是出於資本充足率下行的壓力。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47%,較上季末下降0.41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61%,較上季末下降0.34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21%,較上季末下降0.31個百分點。

“國內銀行受突發疫情與週期性因素影響,面臨盈利放緩、潛在壞賬率上升等風險。”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看來,“銀行通過外源性補充資本金,提升抵禦風險能力,夯實穩健經營基礎。另外,國內金融防風險、監管常態化,影子銀行治理非標轉標,表外融資回標等消耗資本金,也需要銀行補充資本金。”

從近期的政策動向來看,監管也欲聯合地方為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探索新渠道。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近日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支持地方政府繼續通過多種市場化途徑引進投資,增強中小銀行資本實力。同時,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認購中小銀行可轉換債券等合格資本工具,幫助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夯實發展基礎。

僅從擬發債銀行隊伍來看,Wind數據顯示,仍在等待排隊發行的二級資本債券規模達到了5240.84億元,僅8月以來,工商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徽商銀行、花溪農商行共計不超過1535億元的二級資本債券發行計劃也獲得監管批准。永續債方面,興業銀行擬發行不超過300億元永續債已經獲得央行批准;另外,成都銀行擬發行不超過60億元永續債也獲四川銀保監局核准。

不過市場分析人士多認為,我國商業銀行新型資本工具發行處於起步初期,如何加快補充銀行資本、推動銀行資本工具創新也成為當務之急。對此,周茂華進一步指出,當前由於全球疫情防控與宏觀經濟形勢拖累銀行盈利,國內外源性資本工具融資處於起步階段,這導致銀行補充資本金與商業銀行資本擴張存在一定矛盾,尤其是對中小銀行。未來商業銀行一方面拓寬補充資本金渠道,創新資本工具;更重要的是中小銀行補齊內部治理短板,提升經營效率,順應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銀行經營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2 字。

轉載請註明: 資本擴張大戰硝煙再起 銀行動作頻頻忙“補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