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屏牛市,可為什麼我的基金總漲不過別人的

滿屏牛市,可為什麼我的基金總漲不過別人的

A股週末無交易,但不能阻止滿屏的牛市。

數據見證投資者情緒之火爆。且不論兩市成交量連續兩日破萬億,更有記者發現,就在昨天這個非交易日(7月5日),“牛市”一詞的微信指數飆升至近920萬;而在一個月前的6月6日,這一數據僅為33萬。換句話説,一個月內牛市這個詞語的微信指數飆升了近30倍。

滿屏牛市,可為什麼我的基金總漲不過別人的

越是牛市,查看基金淨值的頻率往往就越高,可越看,卻心中越生氣,為什麼我的基金總漲不過別人的?

明明在賺錢,卻又總覺得自己買入的這隻基金表現不行!這種情緒也許你並不陌生,今天,我們就從這種情緒的源頭説起。

先舉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一件T恤的標價500元,乍一看可能會覺得挺貴;但如果店主告訴你,這件T恤最初定價5000元,現在換季大特價,1折清倉價500元,你也許會覺得沒那麼貴了,購買意願也會隨之增強。

這就是所謂的“錨定效應”——伴隨基金淨值的增長,投資者會比往常更關注市場的動態,而見諸媒體、能被我們所關注到的,往往多是全市場中短期漲幅最高的基金,久而久之,就容易將自己的預期收益錨定於此。如上半年會對比漲勢最好的醫藥主題基金,最近又要對比反彈強勢的大金融主題基金……以此類推,自然會得出“漲不過別人”的結論。

漲不過別人的基金,是埋怨基金經理不行,更是嫌棄自己財富增值的速度不夠快。可當我們嫌棄財富增速不夠快的時候,卻往往疏忽了這個事實:一旦步入市場,首先當捫心自問,來投資,還是來投機?不太快的財富積累,才是投資的常態。

滿屏牛市,可為什麼我的基金總漲不過別人的

慢慢變富的潛台詞是不追求高速,但求賺看得懂、可複製的錢。世界首富貝索斯有次被採訪的時候,被問及巴菲特對他最大的影響是什麼?貝索斯回答説:“有次我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巴菲特説:“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2007年的牛市、2015年的牛市和P2P……在嚮往快速致富的機會主義者眼中,短期鉅額獲利的機會並不少見:理想的狀態是,在某個發財機會上大撈一筆,撈完就走。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三五年後再去審視曾經的“風”——能撈一筆且全身而退的人並不多,更多的人卻因為從未真正搞懂過他們的投機對象,往往成了被收割的韭菜。套用週末公眾號中讀到的一句話來總結,“投資是認知的變現,人無法賺到自己認知之外的錢”(引號內容出處為公眾號“孟巖”)。

動人的基金淨值增長曲線也許來自階段性踏準的行業風口,也許來自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抱團,但還有一類基金,行業配置均衡,不追逐短期熱點,只把收益來源鎖定企業本身寬闊的護城河。中泰開陽價值優選混合(007549)就是這種風格的基金,其基金經理田瑀從不諱言自己的投資理念——既然投資的世界無法預測風浪,那就專心選船,不偏行業,不偏風格,以長期視角深入研究精選壁壘高深的好公司,以合理價格買入具有寬闊護城河的公司,讓時間發揮作用

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但急功近利的情緒化容易破壞原本清晰的投資邏輯。因此,回到自己持有的基金總漲不過的煩惱,與其懊惱或糾結,倒不如反問自己,可曾真的理解所持基金的基金經理賺的是什麼錢?事實上,與其用短期收益論成敗,倒不如去了解這位基金經理希望賺什麼錢、怎麼賺錢,是否知行合一,以及這樣的賺錢方式(投資思路)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有風險,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者投資基金時應認真閲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請投資者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產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4 字。

轉載請註明: 滿屏牛市,可為什麼我的基金總漲不過別人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