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強勢特徵凸顯 A股放量上攻

  7月6日,“A股牛”奔跑提速:上證綜指大漲5.71%並站上3300點,兩市成交額突破1.5萬億元大關,股指期貨IH主力2007合約一度漲停、新加坡A50期指主力創逾12年新高……

  對於後市,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市場人士表示,短期看,由於資金湧入進程還在延續,行情不會戛然而止。但快速拉高後將進入高位震盪期,補漲機會主要來自對個別品種的挖掘。

  成交額突破1.5萬億

  究竟該如何認識當前市場,先看7月6日滬深兩市呈現出的五大牛市特徵。

  特徵一:兩市日成交金額達15660.53億元,超過2015年4月24日的15568.8億元,創5年來新高。2015年大牛市期間,兩市萬億元日成交額屢見不鮮,隨後幾年也曾多次見到萬億元日成交金額,但均未能突破15000億元水平。

  特徵二:萬億市值大藍籌漲停。這不由讓人想到2014年12月行情:中國石油於當年12月4日漲停,次日繼續大漲,收盤價差一分錢漲停。昨日,中國人壽、招商銀行兩隻萬億市值個股漲停。

  特徵三:行業ETF罕見上演漲停潮。數據顯示,6日約有27個行業ETF漲停,包括芯片、龍頭券商、銀行、金融等。其中,證券ETF成交82.52億元,券商ETF成交31.85億元,芯片ETF成交21.45億元。

  特徵四:伴隨A股大漲,三大股指期貨顯著走高,其中上證50期指盤中一度漲停。文華財經數據顯示,滬深300期指、上證50期指、中證500期指主力合約分別上漲7.96%、9.88%、4.75%。三大股指期貨主力合約日內吸金效應凸顯,獲得80.3億元資金流入。滬深300期指、上證50期指主力收盤分別大幅升水63.91點、65.86點,中證500期指小幅升水5.34點。

  特徵五:自3月23日反彈以來,上證綜指累計漲幅超20%,進入技術性牛市。

  增量資金“填坑”

  上漲離不開增量資金的流入。數據顯示,7月以來三個交易日(7月1日北向資金無交易),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439.61億元,其中7月2日淨流入171.15億元,7月3日淨流入131.94億元,7月6日淨流入136.52億元。

  除北向資金外,槓桿資金也持續流入。數據顯示,截至7月3日,兩市兩融餘額達12028.68億元,創2016年以來新高,7月前三個交易日合計融資淨買入361.03億元。

  從主力資金層面看,數據顯示,6日兩市主力資金淨流入84.40億元。分板塊看,中小板主力資金淨流出11.66億元,創業板主力資金淨流出29.37億元,滬深300主力資金淨流入62.44億元。這意味着有資金在6日的大漲中賣出。

  從行業主力資金情況看,數據顯示,6日申萬一級28個行業中出現主力資金淨流入的有20個行業。其中,銀行、有色金屬、電子行業主力資金淨流入金額居前,分別為42.30億元、26.50億元、23.01億元;醫藥生物、食品飲料、傳媒行業主力資金淨流出居前,分別為73.01億元、29.03億元、13.78億元。

  富榮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監鄧宇翔認為,市場前期風格演繹得較為極端:金融、地產等行業估值處於歷史底部,而醫藥、消費、科技等板塊估值漲至歷史較高位置。6日市場成交額逾1.5萬億元,屬於增量資金入場的“填坑”行為。

  提防回調風險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本輪市場走強主要受流動性改善和投資者情緒提升帶動。長線資金進場,市場流動性持續改善。與此同時,以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為代表的資本市場利好政策較多,市場風險偏好不斷提升。上半年主要是半導體、新能源產業鏈和醫藥板塊的結構性行情,7月以來市場出現由券商、銀行和地產等低估值板塊引領的量價齊升行情。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A股近日連續大漲是經濟恢復和增量資金共同推動的結果。從6月PMI等先行指標看,經濟仍處在恢復趨勢中,增量資金持續入市,股市可能還有上漲空間。不過,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疫情未見明顯緩解,在疫苗研發成功前,疫情對經濟和市場干擾將長期存在。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玉龍稱,A股處於震盪向上通道,是得益於經濟復甦的“復甦牛”。市場風格切換後持續性較強,保險、券商、地產和銀行值得加配。此外,可提前佈局週期板塊。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表示,增量資金選擇了市場中為數不多的估值窪地,銀行、證券、地產等板塊體量巨大,難以走出充分換手後接力上行的資金推動走勢,需要注意回調風險。

  鄧宇翔則認為,短期增量資金推動傳統行業板塊估值修復的同時,前期的投資主線——科技、消費仍值得繼續看好。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75 字。

轉載請註明: 五大強勢特徵凸顯 A股放量上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