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聲音】莫天全:加快建設我國信用評級機構 提高在國際信用評級市場的話語權

據中國人民銀行2020年5月14日發佈的公告,對美國惠譽評級公司(Fitch Ratings)在我國設立的獨資子公司——惠譽博華信用評級有限公司予以備案。惠譽博華成為繼2019年1月標普信用之後第二家獲准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信用評級機構。至此,以美國為總部的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中僅剩穆迪暫未獲得央行備案。不過由於其2018年在我國註冊了子公司,獲得備案開展業務只是時間問題。

據央行初步統計,2020年一季度,中國債券市場共發行債券12萬億元,同比增長14%,餘額103萬億元,已成為全球第二大信用債市場。不論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都呼喚有分量的中國自己的信用評級機構的出現,避免受制於美國的三大巨頭,提升中國在國際國內信用評估市場的話語權。

一、信用評級和信用評級機構是國家建設信用體系的重要環節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的進入是國家金融開放戰略的成果之一,對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對金融市場的運行起到穩定作用。金融市場的發展和成熟離不開信用評級和信用評級機構,這也是國家建設信用體系的重要環節。

2019年底,國家出台了《信用評級業管理暫行辦法》,在國內評級機構監管規則不統一、評級獨立性不足、評級公信力尚需提升的背景下,確定了信用評級行業規範發展的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統一監管的制度框架,也進一步明確了境外信用評級機構申請在中國展業,享受國民待遇,依照信用評級行業主管部門和業務管理部門的現行規定執行。

二、受制於國外信用評級機構,中國公司的境外主體得不到公正的對待

近幾年,隨着我國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質量對外開放,中國證券市場在國際範圍的影響力和地位越來越重要。由於國際評級公司三大巨頭都由美國把持,我國信用評級機構在國際信用評級領域基本沒有話語權,中國公司的境外融資評級長期受制於美國的三大信用評級機構,得不到公正的對待,使得中國公司的境外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在此背景下,全國政協委員莫天全建議:加快支持建設我國信用評級機構,提高我國在國內國際信用評級市場中的話語權

我國信用評級行業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受制於債券市場發展滯後,2005年才開始成長,但至今發展不太順利,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更是不足。評級行業不僅僅是數據與模型的堆砌,還需要對國情、經濟、企業與價值觀進行深刻理解。建議國家有選擇性地大力支持3-5家本土信用評級機構的快速發展,支持這些有條件、有基礎的信用評級機構走向國際,提高我國在國際信用評級行業的地位,加大我國信用評級機構在國際信用評估業的話語權,助力我國企業和金融市場的國際發展。

隨着國家對外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中資企業海外融資步伐加快,快速發展的中資企業海外發債為中國評級機構加速國際化提供了良好機遇。建議在完善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上,成立一批國家級、省級的信用評級機構,在競爭中選優,有重點地支持優秀的信用評級機構走向世界,增強中國評級機構的國際競爭力。(中國日報廣西記者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1 字。

轉載請註明: 【委員聲音】莫天全:加快建設我國信用評級機構 提高在國際信用評級市場的話語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