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7天超短線操作 頻繁“炒基”真的好嗎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財經

  最近,公募基金賺錢效應還在延續,“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不少投資者都開始通過公募基金入市。

  基入市,讓專業的基金經理來幫自己操盤,這原本是一個不錯的參與資本市場的方法,但是,小廣也發現一種不尋常的現象,就是不少投資者把基金當成了一種短線操作的工具。例如有新聞報道,現在有客户買基金只做7天的短線操作,趁着行情好一個星期收益5-7個點,交完申贖費也還有得賺,賣掉後又開始跟風買下一個,像炒股一樣頻繁炒基。

  頻繁炒基,真的好嗎?

  雖然“做波段”也是一種投資方法,但小廣認為,像新聞中的這種超短線操作,就不太適合用在基金投資上。原因如下:

  第一,公募基金本質上是一種適合中長期持有的工具。

  在美國,90%的投資者將養老作為投資共同基金的目的,基本上都是遵循長期持有的原則。我們很難做到絕對的低買高賣,也很難確保自己買入後能馬上盈利。比較適合多數人的做法是用閒錢投資,並做好中長期持有的打算,而不是什麼漲了買什麼,持倉跌了就想着馬上贖回。用時間來換空間,最終的盈利體驗可能會更好。

  第二,持有基金跟持有單個股票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我們持有的偏股型基金,其實是一籃子股票的組合,本身就能夠一定程度地分散風險,一隻基金單日淨值的波動幅度大概率會比單一股票更小。而且,基金由專業的基金經理操盤,基金經理會根據他們對市場的判斷進行調倉換股,獲取超額收益。相關數據顯示,自2015年6月12日以來,整體公募基金的漲幅超過了20%,還有不少基金的收益翻倍了;但是,一些2015年高點買入的個股,現在可能還沒回本。

  所以,如果我們認可國內股市中長期向好趨勢,也認可基金經理的能力,其實大可不必頻繁操作。

  第三,短期頻繁買賣,交易費用會比較高。

  頻繁買賣基金,除了能夠成功做到低買高賣的概率極低,而且還會降低投資的最終收益率。對場外基金而言,贖回持有時間少於7天的基金一般要收取1.5%的贖回費,所以,短線炒基所帶來的手續費成本,對於最終的投資收益會有不小的折損。

  應該如何科學地配置基金?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地配置基金呢?小廣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多看少動、避免頻繁操作。6月底在3000點以下清倉基金的客户,最近又開始琢磨加倉了。您會發現,在市場上漲時,如果沒有比原先更好的投資方案,我們通過擇時、贖回後再原樣操作,很多時候只是平白提高了持有成本而已。如果實在忍不住想要操作,大家就不妨趁機跟蹤一下,看看頻繁操作和沒有頻繁操作的持倉,哪一個的長期收益更好。

  二是,做好倉位管理、以及風格的均衡配置。炒基者們頻繁操作,很多時候是在清倉和全倉之間徘徊,另外也有部分人是不瞭解當前市場的主線,只盲目地想跟上短期熱點。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做好適當的倉位設置,以及在市場主流板塊上均衡佈局,可能就不需要後續高頻率的操作了。

  三是,考慮用定投的方式介入、做好止盈的目標設置。通過定投的方式入場,可以幫助我們克服人性在投資上的弱點,不需要人為擇時,還能起到平攤成本、分散風險的作用。同時,要設置好止盈的目標,達到目標就贖回,嚴格遵守投資紀律,這樣也能強化真實的盈利體驗。

(文章來源:廣發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