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張勇:虧損的10億給中國,套現的15億給新加坡

7月中旬,海底撈發佈上半年營收警示:受疫情影響,1-6月海底撈預計虧損達10億元。

這是自2018年上市以來,海底撈第一次出現虧損。

兩個月前,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早已預料到虧損的事實,提前趁着股價尚在高位,直接出售了0.89%的股份,套現15.6億,把錢揣進了自己的腰包,落袋為安。

虧損的10億由中國股民承擔,套現的15億存進新加坡銀行,這就是殘酷的商人邏輯。

海底撈張勇:虧損的10億給中國,套現的15億給新加坡

1、海底撈跑贏大盤

2018年在港上市以來,海底撈被資本市場尊為“中國餐飲第一股”。

只有技校肄業水平的張勇對資本市場有着天然的敏鋭性,海底撈從17塊的發行價一路暴漲,兩年不到的時間,漲到34塊,市值翻了一番。

或許是市場對海底撈的期望太高,使得張勇對財報第一次出現虧損顯得有些惴惴不安,害怕市場反應過度,股價暴跌。

以上原因,促使他決定在5月份股價尚在高位時,拋售0.89%的股份套現15億,落袋為安,成功把資產轉移到了新加坡。

可惜張勇有些過於敏感了,海底撈鉅虧10億的預警發佈後,資本市場沒有太大的反應,海底撈股價依舊平穩,“中國餐飲第一股”的地位沒有動搖,反而更加穩固了,原因何在?

因為海底撈跑贏了大盤。

疫情爆發後,餐飲業是受損最嚴重的行業之一。在春節黃金假期期間,全國餐飲被迫關門長達兩個月。海底撈盤子大,損失也最大。

據瞭解,海底撈在全國共計有768家門店,僱傭服務人員超過10萬名,停業一天損失高達8000萬。

疫情剛在國內流行時,身處新加坡的張勇雖有無奈,但記者採訪時,只淡淡説了句:“就當給員工放個長假。”

其實,張勇一直有海底撈國際化的佈局,除了國內的768家門店外,海外有57家門店,2019年營收達22億。

張勇指望海外門店能給他“回血”,3月份海外疫情爆發,徹底打破了先前樂觀預計成為促使他5月份拋售股份的重要誘因。

數據顯示,同比2019年上半年,海底撈營收下降了近20%,虧損約10億。表面上看數額巨大,實則餐飲業上半年虧損已成定局,市場早有準備,海底撈的表現遠比同行要好:“九毛九”營收下降23%;“呷哺呷哺”下降37.7%;“廣州酒家”下降54%。

與同行斷崖式下跌相比海底撈做的已足夠好,贏得了資本市場的信任。

2、“反向”開店,抄底物業

與疫情爆發前相比,2020年商業地產同樣遭受重創,給了海底撈大肆擴張的機會。2020年之前,商鋪租金年年上漲,經常能聽到“租金年年漲,壓的人喘不過氣來”的抱怨。

2019年,對全國重點城市商業街、商業廣場租金調查顯示,在樣本商業街中,租金環比上漲的商業街佔72.0%;在樣本商業廣場中,租金環比上漲的佔72.9%。7成以上的商業地產選擇了漲租金。

反觀2020年上半年,在一線城市中,租金下跌的商業街佔比達80.8%,其中上海田子坊租金下跌了5.26%,深圳東門步行街下跌了5.59%;二線城市更慘,租金下跌的商業街佔比達85%,武漢光谷下跌6.64%。

中國商業地產租金十幾年來每年至少10%的上漲勢頭,在2020年出現了拐點。

海底撈張勇:虧損的10億給中國,套現的15億給新加坡

據估計,在疫情衝擊下,全國註冊的1000萬家餐飲企業中,有100萬家再也沒有開門,大量商鋪空置了出來。要知道對於一家餐飲店來説,租金成本往往佔到總成本的40%以上,很多小店主忙了一個月,大部分利潤被房東拿走了。

如今形勢逆轉,租金下跌,大量租不出去的商鋪給了海底撈談判的資本——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用低價租下店面,將大大降低運營成本。

7月,張勇宣佈,海底撈2020年原計劃開店303家的計劃不變,甚至會有加碼。新增的303家店面中,已有98家開始裝潢。

如果説,一二線城市商鋪租金下跌能維持在3%-5%個點,下沉市場的商鋪更是一片哀嚎,不少人氣本來就不行的廣場,租金下跌30%仍然無人問津,新商户招不來,老商户意見大,變成下沉市場商鋪出租的常態。

2018年,海底撈大舉進軍三線以下城市,截至2019年,海底撈在三線以下城市門店數達147家,在未來新增店鋪中,下沉市場的門店數量佔70%。

資本雄厚的海底撈無疑又走在了同行前面。

3、資本梟雄張勇

2月份,疫情肆虐之時。餐飲業的同行叫苦不迭。西貝餐飲的賈國龍給記者算賬:“西貝目前有2萬員工,1個月員工工資需支付1.56億元,春節前後將損失7-8億元,此外員工食宿等固定支出,使得餐飲企業目前現金流承壓較大。”

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也愁人員工資從何而來:企業有8000名員工,每月工資成本為6000萬元,均為企業固定支出成本。

作為“中國餐飲第一股”的持有者張勇倒是風輕雲淡,表示“員工終於可以放個長假了。”絲毫沒有提及經營中遭遇的困難,海底撈員工待遇比同行還要高,照理説資金壓力遠高於西貝、外婆家等,可財大氣粗的海底撈硬是一聲不吭。

其實,對於張勇來説,海底撈早已從一家火鍋店變成了資本場。

海底撈張勇:虧損的10億給中國,套現的15億給新加坡

海底撈剛剛揚名全國的2008年,靠着高水準的服務在競爭殘酷的餐飲市場脱穎而出。

給排隊的顧客做美甲、擦皮鞋、上小吃......這些在當時頗為“誇張”的服務直接拉昇了整個行業的服務水平,如今幾乎每個需要排隊的餐飲店連鎖都會提供這些服務,海底撈服務優勢不再。

另一個是口味。如果你問十個四川人海底撈火鍋好吃嗎?相信十個四川人都會給出否定的答案。與小龍坎、小郡肝等後起之秀比起來,海底撈口味是裏面最沒特點的,甚至稱不上是川味火鍋,走出四川的海底撈已經褪去了川味。

做餐飲的兩大法寶:口味和服務,海底撈都沒優勢,為何還能扛起“中國餐飲第一股”的大旗?

原因在於標準化。

全世界最成功的連鎖餐飲,如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漢堡王等等,它們之所以能上市,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就是因為實現了標準化。

海底撈張勇:虧損的10億給中國,套現的15億給新加坡

你走進全球任何一家麥當勞餐廳,或許菜單會稍許有變化,但其店鋪裝飾風格、員工操作流程都完全一樣。任何一個沒有做菜經驗的新手,進入麥當勞培訓一週,都能成為做漢堡的高手。在麥當勞不用你對食物的美味負責,你只需要生產一樣口味的食物即可。

對資本來説,標準化意味着可複製,可複製意味着可大規模擴張,迅速開設門店佔領市場,規模越大,利潤越大。這就是資本想看到的海底撈。

張勇完全迎合了資本要求,他大刀闊斧的改革海底撈,把原本辣味十足的川味改成番茄、菌菇、微辣等十幾種口味,迎合最廣大的消費羣體;每個門店的菜品配送也由中央廚房統一配送,員工不需再從不同的菜場採購,每天等着配送車就可以了;門店統一了視覺設計,明亮的廳堂,大大的LOGO,服務員標準的微笑和迎送姿勢。

可以説,現在的海底撈是全中國最標準化的餐飲企業,同時也是最沒特色的火鍋店。你還沒走入海底撈,就能想象即將享受到的一切服務,並且全國通用,無一例外。

與其説張勇懂火鍋、懂消費者,不如説他懂資本、懂經營,當年四川一家火鍋店喜歡打麻將的小老闆,如今已成資本梟雄。

海底撈張勇:虧損的10億給中國,套現的15億給新加坡

4、葉落新加坡

2017年,張勇在新加坡購買別墅,錘實了移民的傳聞,正式入籍新加坡。2018年,海底撈在香港上市,市值達1900多億,張勇佔股33%,身價近600億。2020年5月,張勇拋售海底撈股份,套現15.6億,存入新加坡銀行。7月,海底撈爆出鉅虧10億的消息,虧損部分將由普通股民承擔。

張勇割了國內的韭菜,養肥了新加坡的銀行。

按照新加坡法律規定,本國公民在海外賺取的收入回國後不用納税,張勇純收15.6億。

同時,張勇在英屬維京羣島註冊了一家公司,通過這家公司控股國內700多家餐廳。

也就是説,海底撈的本體在英國,老闆在新加坡,除了在中國開餐廳,沒有一樣是中國的,不愧是資本梟雄!

一家成長於中國,被中國消費者養大的企業,突然不姓“中”了,大筆財富被轉移到新加坡。

張勇移民新加坡後,曾經表示:“移民是為了讓海底撈在全球市場發展得更好,有更廣泛的國際化舞台。”

這樣的解釋顯得蒼白無力,中國民營企業中,國際化做的最好的是華為,但任正非從未想過移民,國際化速度與是否移民沒有任何聯繫。

張勇帶着鉅額資本移民新加坡的真實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77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底撈張勇:虧損的10億給中國,套現的15億給新加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