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區塊鏈技術上升成為國家戰略後,關於這種技術的研究就彷彿一夜春風后脱土而出,紛紛湧現出來。但是區塊鏈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着如何重要的作用?我們該如何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還面臨着一系列的挑戰。
那麼區塊鏈是如何從“草根”走上了“山峯”,未來又該如何去賦能實體經濟呢?證券日報金融機構中心編寫的一本區塊鏈專業科普讀物《與未來“鏈愛”——走進區塊鏈王國》對於為何賦能實體經濟需要區塊鏈有着更多生動豐富的描述。
2013 年可以説是“中國區塊鏈元年”。但是,當時少數“先知先覺者”尤其是少數“草根英雄”介入更多的是比特幣的投機炒作,視野上更多侷限在比特幣範疇。關於區塊鏈的各方面研究,直到 2016 年前後才多了起來。
2016 年 10 月 18 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以及國標委的指導下,由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編寫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正式亮相。作為新一代信息化應用重要技術的區塊鏈迎來了國內第一個官方指導文件。
白皮書出版前,編寫者們先後收集和分析了20多項國外最新文獻資料,研究了金融服務、供應鏈管理、文化娛樂等諸多領域的200多個應用案例。白皮書列舉了6個應用相對成熟、應用前景廣闊或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應用場景,並對區塊鏈的應用價值進行了展望。
白皮書還對中國區塊鏈技術發展路線圖提出了建議,提出由 7 個主要技術特徵構成的區塊鏈通用技術需求和典型的區塊鏈技術架構,分析了共識機制、數據存儲、網絡協議、加密算法、隱私保護和智能合約等 6 類核心關鍵技術以及區塊鏈治理和安全問題。需要進一步強調的是,白皮書首次提出了中國區塊鏈標準化路線圖,其中包括標準體系框架建議、基礎、業務和應用、過程和方法、可信和互操作及信息安全等 5 類標準,還初步明確了 21 個標準化重點方向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標準化方案。時隔 3 年後的 2019 年 12 月 20 日,在福州召開的“第二屆區塊鏈產業與企業家國際峯會”上,全國首份區塊鏈崗位能力要求標準得以出台。
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十三五”信息化規劃,並提請全國各地認真貫徹執行;次年,央行印發《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這兩個規劃都對區塊鏈技術給予了肯定。在此之後,作為國內知名科技巨頭的華為、京東和騰訊先後發佈了各自的區塊鏈白皮書。
2018 年 5 月 20 日,“鏈上無限”2018 中國區塊鏈產 業高峯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總工程師童曉民、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於佳寧(現任火幣大學校長)、起風財經創始人羅智勇發佈了《2018 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白皮書深入分析了我國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和實體經濟的應用落地情況,系統闡述了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的特點和趨勢。
《白皮書》在對我國區塊鏈產業趨勢進行展望時稱:一是區塊鏈成為全球技術發展的前沿陣地,開闢了國際競爭新賽道;二是區塊鏈領域成為創新創業的新熱土,技術融合將拓展應用新空間;三是區塊鏈未來3年將在實體經濟中廣泛落地,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四是區塊鏈打造新型平台經濟,開啓共享經濟新時代;五是區塊鏈加速“可信數字化”進程,帶動金融“脱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六是區塊鏈監管和標準體系將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基礎繼續夯實。
《2018 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截至 2018 年 3 月底,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的中國公司達到了 456 家。白皮書還顯示,2013 年及以前年份,中國的區塊鏈公司僅為 31 家,2014 年 76 家,2015 年就達到了 120 家,2016 年則為 256 家,2017 年更是高達 434 家。另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截至 2018 年底,我國有投入或產出的區塊鏈企業達到 672 家。相較 2014 年 76 家區塊鏈企業,數量增長近九倍。可以説,近幾年來,區塊鏈公司幾乎是以翻倍的速度在增長。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至 2019 年 10 月,國內區塊鏈公司已狂漲到 27513 家。
截至 2020 年 2 月 26 日,在全國 29 個已召開兩會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區塊鏈”一詞出現在 22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從宏觀層面分析,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對區塊鏈的期待在於對當地產業的優化升級提供技術助力,並作為數字經濟的新增長點。而從微觀層面觀察,各地對區塊鏈的期待有所不同,要求也更為明確和細化。
另外,步伐已明顯加快的一件重要的國家級大事即央行數字貨幣是必須要提的。截至 2020 年 2 月 20 日,在數字貨幣方面,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申請了 65 個專利,央行印製科學技術研究所申請了 22 個。截至筆者寫作此段時,最新一條對外公示的專利名稱為“一種數字貨幣的生成方法及系統”(已於 2019 月8月29日申請,2020 年 2 月 4 日公示)。至此,中國央行有關數字貨幣的發行全流程專利都已經申請完畢,包括生成、流通和回收。中國自己的數字貨幣已是呼之欲出。數字貨幣或將憑藉區塊鏈技術,以其可追溯性等特點,重構金融體系。區塊鏈巨大的殺手級商業應用或許正在向我們招手。
總體來看,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區塊鏈行業的發展目前仍然處在早期應用探索階段。當前的中國,呈現着中央積極部署,地方政府加快落實的良好發展態勢。放眼全球,除了加密數字幣這一巨大場景應用外,我們還沒有看到公鏈治下出現類似比特幣這樣的殺手級應用。將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聯盟鏈的發展明顯在中國受到重視,但其侷限在 B 端(企業)和 G 端(政府),而面向 C 端且具有更大商業價值的殺手級應用仍未浮出水面。儘管如此,區塊鏈賦能實體的正確理念,已漸成國人一大共識。
《與未來“鏈愛”:走進區塊鏈王國》馬方業張志偉徐天曉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
“本文摘自《與未來“鏈”愛——走進區塊鏈王國》,更多具體內容請關注此書。該書由《證券日報》社副總編輯馬方業領銜編著,證券日報社金融機構中心部張志偉、徐天曉、邢萌、李冰、王寧、呂東、蘇向杲、彭妍、餘俊毅等參與編寫,近日已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編輯:邢萌 值班主編:張志偉
終審:馬方業/黃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