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系蟄伏美爾雅四年後,終於開始狩獵。
近日,美爾雅發佈預案稱,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眾友集團、眾合友商貿、匯誠融通持有的甘肅眾友健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眾友股份”或“標的公司”)50%股份,交易對價暫定15億元,其中現金對價8.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收購屬於跨界“蛇吞象”。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賣服裝”,扣非歸母淨利潤連續7年為負;標的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賣藥”,在資產規模及業績規模等方面遠高於上市公司。
財報顯示,美爾雅賬面上的現金並不寬裕,即使加上配套募資,距8.5億元的現金對價還有缺口,上市公司為何還要現金收購?又為何只收購50%股權,是否還有下一步收購計劃?在IPO如火如荼的今天,標的公司為何選擇“屈身下嫁”美爾雅?市值僅35億元的美爾雅哪來的底氣“吞象”?種種疑問都需上市公司進一步披露。
上市公司基本面堪憂
公開資料顯示,美爾雅的主營業務是為服裝、服飾類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等,受行業景氣度持續低迷等影響,公司業績增長乏力。2013年,美爾雅的營業收入達到歷史高點6.59億元后,近幾年一直在5億元左右徘徊,2019年僅實現4.47億元的收入。
而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更是糟糕,2013年後,如果沒有非經常性損益,美爾雅將連續虧損。2013-2019年,公司分別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0.18億元、-0.19億元、-0.06億元、-0.01億元、-0.004億元、-0.06億元和-0.11億元。
業績不及預期,公司的人事也遭遇“地震”。最近一年,公司1名董事辭職,3名高管辭職(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各一位),2位監事會主席和1名監事相繼辭職,一年共有7名董高監離職。
在上市公司日常經營中,董事會秘書和財務總監的職責舉足輕重,而監事會主席在監督董事、高管等方面也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重要崗位的頻繁震動會給公司經營的穩定性帶來衝擊。
尤其是,在半年多時間裏,兩位監事會主席先後因個人原因辭職,公司高層頻繁變動有何玄機?
公開資料顯示,新聘任的董事高管大多有中植系背景,如現任董事會秘書褚圓圓曾任中植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證券業務總監;現任監事會主席曹璽曾任中海晟融(北京)資本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晟融”)股權投資部總經理、首席風控官;2020年5月新晉的兩名董事邱曉健、張一都曾擔任中海晟融中高層管理人員。
據天眼查,中海晟融是解直錕全資持股的公司,而解直錕是眾所周知的“中植系”的操盤人。其實早在2016年,中植系便通過中紡絲路紡織公司獲得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但一直等到近期才開始借用美爾雅的平台進行擴張,而前期董高監的頻繁變動正是為這次資本運作做好人事鋪墊。
“蛇吞象”式收購疑點重重
上文提到,上市公司的業績頹勢盡顯,而標的公司則是“風景這邊獨好”。
預案顯示,標的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藥品連鎖零售,主要經營區域在甘肅、陝西、青海等省市,共有3000多家連鎖藥店。2018年和2019年,標的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3.44億元和42.66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0.8億元和3.23億元,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都遠超上市公司。
來源:上市公司公告
同時,標的公司的的總資產和淨資產規模也遠超上市公司。2019年,標的公司的總資產和淨資產分別為47.71億元、10.27億元;上市公司數據分別是10.57億元、6.39億元,上市公司的總資產與標的公司的淨資產相當。
根據《重組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此次交易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但此次收購併不構成借殼上市,奧妙就在於上市公司只收購標的公司50%股權、現金交易佔比高、中植系還募集配套資金,這些方案都足以讓美爾雅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解直錕手中。
關於此次“蛇吞象”式收購的目的,美爾雅稱,本次交易將優化上市公司的收入結構,為其開拓新的業務增長點,推動上市公司進入盈利能力較強、發展前景廣闊的醫藥零售行業,增強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和發展潛力。
但此次收購還有較多疑問。賣服裝的上市公司跨界收購醫藥零售標的,雙方在主營業務、經營模式、企業內部管理、經營區域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雙方的“聯姻”整合難度較大,未來能否產生協同效應還有待檢驗。
這次重組,上市公司還要支付8.5億元的現金對價,但目前公司賬面上並不寬裕。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僅有0.7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1.81億元,遠不夠支付此次現金對價。即使此次4億元募集配套資金能成功實施,距8.5億元還有缺口,上市公司的收購資金從何而來?此外,上市公司在收購標的50%股權後,是否還有進一步的收購計劃?這都有待上市公司給出答案。
標的股權頻質押
前文提到,標的公司2019年的淨利潤超過了3億元,那在IPO“遍地撒錢”的今天,標的公司為何不獨立申請IPO?
尤其是,標的公司的盈利水平不僅碾壓美爾雅,還超過很大比例的上市公司。在同行中,標的公司2019年的淨利潤增速也如鶴立雞羣一般。
2019年,標的公司實現淨利潤3.23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301.72%。在26家同行公司(中信證券行業分類—醫藥流通)中,只有浙江震元2019年的淨利潤增速翻倍(為198%),其餘上市公司的增速都在50%及以下,還有6家公司盈利負增長。
此外,標的公司2019年的淨利潤增速也遠超同期營收增速。2019年,標的公司實現營收42.66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27.57%,營收淨利潤增速嚴重背離。
在重組預案中,上市公司只披露了標的公司極少的財務數據,標的公司完整財報及2019年淨利潤暴增的商業合理性都有待進一步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標的公司有相當比例的股權還處在質押中,這是投資者不可忽視的經營風險,也是標的公司獨立IPO的障礙。據天眼查,標的公司歷史上的股權質押次數高達46次,其中目前有效的、累計質押的股權數量約2億股(包含重複質押股權),而標的公司的總股本數僅為5.5億股,新一輪增資完成後的總股本為6.22億股,簡單計算,標的股權質押的比例並不低。(文/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鍾文)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