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90萬億元市場!資管新規過渡期延至2021年底
央行7月31日下午宣佈,延長《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過渡期至2021年底。
這也意味着,資管新規的過渡期比此前延長了一年整,將有效地緩解疫情對資管業務的衝擊,緩解金融機構整改壓力。這對於規模近百萬億元的大資管市場來説,不可謂不重要。
同時,存量資產處置有了更多的方式和渠道,包括:鼓勵採取新產品承接、市場化轉讓、合同變更、回表等多種方式有序處置存量資產;允許類信貸資產在符合信貸條件的情況下回表。
在業內專家看來,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將減輕對金融市場的衝擊。例如,在股票市場方面,過渡期延長本身就有助於穩定市場情緒,提振市場信心。同時,因資管資金撤離導致的股市資金流出有望顯著減少,減少對市場衝擊。
過渡期雖然延長,但是不涉及資管新規相關監管標準的變動和調整,不意味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出現變化。由此可以看出,監管對於資管行業的態度是一以貫之的端本清源。從“過渡期適當延長+個案處理”的政策安排來推斷,過渡期延長應只此一次,未來很難出現再次延長的情況。
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存量資產處置渠道豐富
為穩妥推進資管業務整改規範工作,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會同相關部門,研究提出了“過渡期適當延長+個案處理”的政策安排。主要包括:
一是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至2021年底,在鎖定2019年底存量資產的基礎上,由金融機構自主調整整改計劃。
二是對於2021年底前仍難以完全整改到位的個別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説明原因並經金融管理部門同意後,進行個案處理,列明處置明細方案,逐月監測實施,並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
三是健全存量資產處置的配套支持措施。
□鼓勵採取新產品承接、市場化轉讓、合同變更、回表等多種方式有序處置存量資產。
□允許類信貸資產在符合信貸條件的情況下回表,並適當提高監管容忍度。
□已違約的類信貸資產回表後,可通過核銷、批量轉讓等方式進行處置。
□鼓勵通過市場化轉讓等多種方式處置股權類資產。
□穩妥處置銀行理財投資的存量股票資產,避免以單純賣出的方式進行整改。
□優化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發行環境,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資本實力。
□推進金融市場發展,提升新產品接續能力,引導資管行業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
其中,優化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發行環境,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資本實力,無疑將為存量資產回表提供更大的政策空間。
完善激勵約束機制
鼓勵“跳起來摘桃子”
2021年底雖然為過渡期的“底線”,但是從政策的制定初衷看,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健全。
從激勵看,鼓勵金融機構“跳起來摘桃子”。對於2020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務,或整改雖延至2021年底,但進度快於計劃,能提前完成整改任務的金融機構,在監管評級、宏觀審慎評估、資本補充工具發行和開展創新業務等方面給予適當激勵。
從約束看,對於未按計劃如期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務的金融機構,除在監管評級、宏觀審慎評估、開展創新業務等方面採取懲罰措施外,視情采取監管談話、監管通報、下發監管函、暫停開展業務、提高存款保險費率等措施。
而且,對於個別機構弄虛作假或選擇性落實相關要求等行為,監管部門將採取監管處罰措施。
機構自主調整整改計劃
杜絕“等靠要”
因為各家機構對存量業務整改的情況、進度不一,故監管也沒有采取“一刀切”的舉措,而是採取“一行(司)一策”的舉措。
具體而言,鎖定金融機構2019年底的不合格產品和存量資產,要求金融機構自主調整整改計劃,編制整改資產台賬,實行清單制管理,過渡期內按季監測實施。
在業內人士看來,採取“一行(司)一策”自主調整整改計劃,既可以壓實金融機構的主體責任,避免金融機構在過渡期延長後繼續“等靠要”,還便於整改計劃符合實際,達到可實施、可監測、可驗證的目的。
為何延長期是1年?
央行有關負責人指出,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適當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是從疫情常態化防控出發,做好“六穩”和“六保”工作的具體舉措。
一是推動資管存量業務整改平穩進行。新冠肺炎疫情從資金端和資產端,對資管業務產生了雙向衝擊,尤其是在資產端,部分行業、企業經營困難加大,一些投資項目原有還款安排面臨調整。適當延長過渡期,能夠緩解疫情對資管業務的衝擊,有利於緩解金融機構整改壓力。
二是為金融機構培育規範的資管產品提供寬鬆環境。過渡期適當延長,能夠為資管機構進一步提升新產品投研和創新能力,加強投資者教育和長期資金培育,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條件,有利於支持資管產品加大對各類合規資產的配置力度。
對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市場已經有所預期,此前市場也有過不同的聲音,建議延長2年。最終的政策之所以選擇過渡期延長1年,上述負責人指出:
一是統籌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延長過渡期1年,更多期限較長的存量資產可自然到期,有助於避免存量資產集中處置對金融機構帶來的壓力。
二是過渡期也不宜延長過多。過渡期安排的初衷是確保資管業務順利轉型,實現老產品向新產品的平穩過渡。將過渡期延長1年,可以鼓勵金融機構“跳起來摘桃子”,在對沖疫情影響的同時,推動金融機構早整改、早轉型。
三是最大化政策效用。過渡期延長1年,能夠較好統籌存量業務整改和創新業務發展的關係,通過資管業務的轉型升級,帶動存量資產的規範整改。
有助於避免存量資產集中處置
衝擊實體經濟
過渡期延長將給市場帶來什麼影響?業內專家表示,過渡期適當延長,將有效對沖疫情對實體經濟、金融市場等多方面的衝擊,有利於進一步防範和化解風險。
一是更多資產將自然到期,緩解融資方的集中還款壓力,在疫情衝擊總需求和總供給的環境下,延續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也降低了非標回表對銀行帶來的資本壓力。
二是目前我國資管業務仍處於轉型升級時期,過渡期適當延長有利於市場培育長期資金來源,有利於穩定金融市場投資規模,維護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
三是過渡期適當延長,也有利於實體經濟充分利用當前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的實際成果,積極轉換融資模式,擴大融資來源,轉換增長動力,為資管業務平穩過渡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資管業務結構已經優化
風險逐漸收斂
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介紹,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台以來,資管產品實現了平穩有序轉型,總規模穩中有降,整體風險持續收斂,實體經濟融資沒有受到存量業務整改的影響。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是資金脱實向虛、自我循環的現象得到遏制,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持續壓縮;另一方面是淨值性產品佔比穩步上升,資管資金通過增加金融債、企業債投資的方式,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此前在發佈會上介紹,“一行兩會一局”共同建立的資管產品的統計制度包括八大類,有銀行的非保本理財、信託公司的資管產品、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資管產品、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專户、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資管產品、保險的資管產品、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資管產品和公募基金。
截至今年5月末,這些資管產品直接彙總的資產總量是90.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了4萬億元,同比增長3.5%。
總體來看資管產品的風險是進一步的收斂:
一是同業交叉持有的佔比持續下降。5月末資管產品的同業資金來源佔其全部資金來源的比重49.8%,比年初下降了1.2個百分點。
二是槓桿率(總資產跟募集資金的比例)回落。資管產品的負債槓桿率平均為107.7%,比年初回落了0.9個百分點。
三是淨值型產品佔比持續上升。5月末淨值型產品募集資金佔全部資管產品募集資金的餘額是60.3%,比年初高了4.9個百分點。
四是非標準化債權規模在持續減少。5月末資管產品投資的非標準化的債權類資產規模同比下降7.6%,比年初多下降1.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