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協調發展向縱深推進 “新動力源”的紅利不斷釋放

  區域協調發展是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完善區域政策和空間佈局,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和增長極。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線高速公路西延及東延工程項目建議書獲得批覆,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人座談會審定通過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2020年度工作計劃,《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正式出爐……今年以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持續向縱深推進,發展紅利不斷釋放。

區域協調發展向縱深推進 “新動力源”的紅利不斷釋放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圖片來源:東方IC)

  京津冀協同發展:惠民實效多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六年前,一個肇啓在春天的時代命題——京津冀協同發展,開啓了三地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相輔相成的新時代征程。

  先説説交通。6年來,北京市高速公路待貫通路段全部打通,國省幹線“瓶頸路段”大部分已消除。今年,交通一體化實現新突破。京津冀共同打通或拓寬京昆、京港澳等“斷頭路”“瓶頸路”29條段、1774公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京張高鐵、太行山高速等項目投入運營,“軌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加速形成。

  再談談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6年來,在醫療衞生協同發展方面,北京推進實施京張、京承、京唐、京廊、京保等重點醫療衞生合作項目34個。今年,三地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穩步推進。目前,京津冀已經組建了12個高校創新發展聯盟,成立了9個跨區域特色職教集團(聯盟),多所北京高水平中小學與河北省開展合作辦學;北京與河北廊坊、張家口等5市醫療合作共同開展34個合作項目;北京幫扶河北省23個結對貧困縣全部脱貧摘帽。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期目標的節點之年。一方面,要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更加突出抓好重點任務、重大項目、重要政策,使京津冀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另一方面,要推動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努力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給三地百姓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區域協調發展向縱深推進 “新動力源”的紅利不斷釋放

  黃浦江夜景(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施曉娟/攝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蓄力韌性強

  地緣相近、習俗相通、市場相連,鑄就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最初的雛形。201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過去以調集省內科創資源、服務省內企業為主的江蘇產業研究院,如今與浙江大學、上海交大等高校開展密切合作,為長三角重大戰略研發和產業技術進步提供支撐;上海港與蘇浙皖省港集團“手拉手”,加大江海聯運力度,提升長三角港口羣發展能級;省際聯防保障飲用水源地安全,做深做實生態補償機制;推進公共服務標準化便利化,共享高品質教育醫療資源……一年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尋求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今年上半年,長三角三省一市在疫情防控中,精準施策為實體經濟賦能。數據顯示,江蘇上半年GDP同比增長0.9%,安徽上半年GDP同比增長0.7%,浙江上半年GDP同比增長0.5%,紛紛回到“正區間”。地處開放前沿的上海,直面全球疫情影響,二季度經濟實現正增長。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577元,同比增長3.6%,增速繼續快於經濟增長。

  總的來看,上海綜合服務功能齊全,江蘇實體經濟基礎好,浙江民營經濟活躍,安徽科技創新後發優勢明顯、區域經濟深具活力。進入2020年“下半場”,長三角地區要抓住新基建、新產業、新業態等機遇,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堅持服務國內大循環與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同時發力,在新一輪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進程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區域協調發展向縱深推進 “新動力源”的紅利不斷釋放

廣州花城廣場(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魏敏/攝)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潛力足

  從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到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從探索科技創新合作到謀劃構建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藍圖已化為腳步堅實的行動。

  《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三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在跨江通道、港口航運、機場羣建設方面加強佈局,通過不斷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一小時生活圈初步形成。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深中通道加速推進,打通了大灣區的“任督二脈”,產品更好落地了;世界級產業集羣、深度城市化,釋放出巨大內需潛能的同時,也吸引了數量可觀的技能人才。

  今年5月,央行等多部門發佈《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部署促進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來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等五大方面金融改革創新工作;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印發《關於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實施方案》,出台80條具體舉措對《意見》進行細化落實……金融的聚集帶動功能明顯,通過聯通粵港澳金融資源,促進資金融通渠道多元化,將更好地滿足大灣區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

  做好下一步工作,要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破除影響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瓶頸和制約。同時,要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強化產業創新升級,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區域協同創新模式,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穩步推進一批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不斷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年巍)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啓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24 字。

轉載請註明: 區域協調發展向縱深推進 “新動力源”的紅利不斷釋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