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人日報》報道,一些地方和企業在轉變發展方式中“喜新厭舊”,熱衷於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技改重視不夠。不少業內人士呼籲,工業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核心主體部分,轉變發展方式、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不應忽視傳統產業,而要加強傳統制造業企業的技術改造,力促工業倍增式跨越。
“人人都能玩直播”。近年來,互聯網應用快速普及,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逐步滲透至多個行業,催生不少新產業、新模式,其展現的蓬勃活力不僅讓億萬國人感受到生活的便利,也創造了更多的價值和可能性,孕育着巨大的發展新動能,成為中國經濟的新亮點。區塊鏈、網紅直播等新領域之紅火蔓延至資本市場,資本紛紛入局跑馬圈地,相關企業數量快速增加。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一些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多因技術難度大、缺乏資金支持、改造週期長且見效慢等現實難題,而少人問津,顯得冷清許多。
在欣喜於新興產業帶來新活力的同時,我們也不可忽視傳統產業所具有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長時間以來,我國一些傳統產業粗放式發展,加之體量龐大、機制不靈活等因素,被視為落後產業、“夕陽產業”,不少地方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熱情不高。但事實上,傳統產業多是人民羣眾日常生活的剛需產業,長期以來在國民經濟中佔據主體地位,對經濟社會發展起着基礎性作用。
在我國,傳統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0%,仍然是工業經濟的主體。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工業,不僅有着帶動經濟增長和生產率提升的巨大能量,也對就業增長起着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經濟體一旦出現工業弱化乃至工業“邊緣化”“空心化”,便如同抽走了帶動經濟快速增長的“驅動機”,不僅整個社會的產品供應鏈可能失去基礎性支撐,甚至可能影響國家的經濟命脈。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經濟發展任何時候都不可“脱實向虛”。尤其是當前我國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風險和挑戰增多,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保持傳統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穩定工業基本盤,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更具有特殊意義。
正如今年全國兩會一些代表委員建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擾亂了全球供應鏈,應對外界的不確定性,要推動工業化進一步深化,使我國的工業體系更加完善,同時推動向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高端發展,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以此有效避免大的經濟波動。政府應通過相關財税政策引導企業把技改資金投向“工業強基”的薄弱領域。要知道,“老樹發新芽”並不妨礙“新樹長強枝”。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與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並非此消彼長的關係,而應該形成“喜新不厭舊”的協同發展態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
一方面,新產業、新技術往往需要以傳統產業的資本、平台、技術為支撐和依託,才能發展壯大,像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都來自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同樣離不開與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以此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實現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
工業強則國強。整體來看,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長週期過程。我國傳統產業在工業基礎、創新體系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不小差距。要彌補這些短板,需要相關政策的有力引導和推動,需要相關產業及企業具有足夠的遠見和定力,遠離浮躁和急功近利,以工匠精神,深耕研發創新,充分利用新技術革命成果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打牢我國工業發展的根基。(據工人日報 作者:王羣)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