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幾十年來,發展中國家一直在努力追趕先進的工業化國家,但是在過去的70年中,成功者寥寥。儘管這些國家自身已付出極大努力,並獲得了大量官方發展援助,但世界人口的很大一部分仍然處於極度貧困和增長停滯狀態。為什麼追趕如此困難?
China & World Economy刊登的由林毅夫和王燕合作撰寫的文章——Seventy Yea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 Review from the Angle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尋求這一問題的答案。
回顧過去70年的世界經濟發展,不難發現,儘管付出了諸多努力,許多發展中國家長期無法追趕上發達國家的腳步。遵循結構主義的國家初期有能力建立一些現代工業,但隨後即停滯不前;而遵循新自由主義處方的國家經歷了近百次危機,其後果在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暴露無遺,造成生活水平的停滯不前,侵蝕着國民財富。但是,並未遵循結構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中國和其他東亞新興經濟體,實現了史上最快的經濟發展,並在減貧方面已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
文章試圖從“結構主義”到“新自由主義”再到“新結構經濟學”的演變歷史及相關政策的敍述來梳理發展經濟學思想,從結構轉型的角度回顧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歷程及發展經驗,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嘗試展望下一代發展經濟學的未來。本文還着墨於對新自由主義的反思,論證政府和產業政策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作者指出,誠如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所説:“思想塑造了歷史進程”;“困難不在於新思想而在於擺脱舊思想。”需要認識到結構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教條性和侷限性。
面對新冠疫情,發展中國家正受到最大的打擊,大量資本從新興經濟體流出,正使許多國家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警告稱,這將是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在後疫情時代,世界各國的決策者更需要團結一致,結合東、西方發展經濟學觀點,尋求以人為本、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創造就業、和平穩定與共同繁榮的發展模式,以避免全球經濟進一步分裂、世界格局出現兩極化發展態勢。此外,在非洲2063年計劃、“一帶一路”倡議和誠如新結構經濟學所提倡的發展中國家發展思想的引導下,重啓工業化和產業升級的新趨勢將繼續生根發芽,並在發展中國家實現促進就業、消除貧困、逐步走向經濟可持續增長的美好願景。
引用本文:
Yifu Lin, J. and Wang, Y. (2020), Seventy Yea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 Review from the Angle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China & World Economy. Accepted Author Manuscript. doi:10.1111/cwe.12340
文章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cwe.1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