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電商賦能可激發“外銷轉內需”的商業活力

中新網客户端北京9月3日電(記者 吳濤)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供應鏈和物流運轉受到阻滯,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外銷型製造企業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這種環境下,外貿企業該如何應對?變革中的機遇又在何處?

9月3日,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發佈的《外貿轉內銷與電商平台數字化價值研究》報告指出,電商平台基於長期沉澱的數字化能力,能夠全方位賦能外銷型製造企業和產業帶,培育新型產業組織模式,激發“外銷轉內需”商業活力。

報告:電商賦能可激發“外銷轉內需”的商業活力

報告發布現場。中新網 吳濤 攝

電商如何幫外貿企業破局?

報告認為,電商平台作為促進供需匹配的高效渠道,不單是外銷型製造企業轉內銷短期“救急”銷售渠道,而且能夠成為長期開拓國內市場的主陣地。

首先,電商平台可幫助外貿企業轉內銷進行供需精準匹配,產銷直連。

外銷型製造企業長期依賴海外加工訂單,不瞭解國內市場變化,沒有直接接觸過消費者,缺乏自有銷售渠道。而電商平台直連商品和用户,能夠建立產業帶與消費者的直接聯繫,為外銷型製造企業提供市場信息、解決“找市場”的燃眉之急。

其次,國內消費市場還可以倒逼外貿企業轉型。

我國外銷型製造企業普遍具有較高的生產工藝和先進的管理水平,但由於長期以外貿代工為主,沒有知名品牌,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低端。

“借力電商平台出口轉內銷,有助於推動我國外銷型製造企業和產業帶轉型升級,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報告稱,從長期看,電商平台能夠推動外銷型製造企業瞭解國內需求、促進我國產業帶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升級。

另外,電商平台可快速把外貿企業拉入“超級市場”。截至2020年3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9.04億,其中網購用户達到7.10 億。所有這些互聯網用户被智能終端和網絡緊密的連接在了一起,塑造出一個規模龐大的在線“超級市場”。

整體上看,國內零售市場也被看好。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的零售市場規模估計增長7.5%,達到5.636萬億美元;美國增長率為3.3%,達到5.529萬億美元,中國的零售市場規模比美國整整多出1000億美元。

報告總結,電商平台能夠以極低的成本、極快的速度彌補外銷型製造企業在供應鏈、銷售渠道、國內消費產品開發上的短板和缺陷,是當前實現外貿轉內銷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同時也是未來我國外銷型製造業實現轉型升級,孕育自主品牌,實現內外雙循環的重要支撐。

報告:電商賦能可激發“外銷轉內需”的商業活力

圖片來源:報告截圖。

給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什麼?

外貿企業和電商平台聯合,究竟能給消費者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

報告認為,首先是刺激消費復甦,大批“低價好貨”產品通過工廠直購形式發送到國內消費者手中,加速了國內消費的復甦。

我國強大的製造能力是極致性價比的供給側基礎,電商平台可以將基於海量訂單的市場洞察提供給制造企業,指導工廠生產市場需要的產品,組織更精準的生產備貨,降低成本、大幅提高生產以及零售效率。

而且,電商平台能夠幫助製造企業進一步降低經營成本,並將成本的節約惠及消費者,提供極致性價比的產品。

不過報告也指出,面對愈加理性成熟的消費者,電商平台不應過於依賴補貼陷入低價促銷的惡性循環,而是在品質、信用和效率的基礎上,用高水平新供給滿足新需求,推動產業持續升級。

報告舉例,主打海外市場的揚州曙光牙刷廠,是一家超過40年運營的外貿工廠。自今年3月以來,曙光牙刷廠外貿訂單損失近千萬。剛從父親手中接棒的“第三代廠長”屠新業,決定轉型內銷,把生意放在了淘寶特價版上。

結合平台方消費需求數據,為國內市場按需定製,在今年天貓6·18大促期間,曙光牙刷銷量近20萬支,獲得了全新的市場增長增量。

另外,電商平台和外貿企業強強聯合還可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大型電商平台能夠幫助外銷型製造企業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的產品選擇。

“同一類外銷產品與內銷產品在設計、外觀、質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其中一個原因是外貿企業對國內市場理解不透、消費者需求挖掘不深,這就造成人民羣眾的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

報告稱,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消費者樂於嘗試新產品的氛圍,新技術新產品能夠在中國得到廣泛的市場應用,新技術和新產品在大規模應用實現快速迭代升級,中國正在變成一個新科技“試驗場”,消費者在其中也得到滿足。(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4 字。

轉載請註明: 報告:電商賦能可激發“外銷轉內需”的商業活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