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股會一直漲下去嗎?最新的券商策略會這樣説
近期,消費股節節攀升的漲勢有目共睹,雖然不少機構依然認為消費股是投資必備的壓艙石,但也出現了銀河證券發佈“預警”研報,表示“不為創紀錄的消費股再唱讚歌”。
9月2日,國泰君安研究所召開2020年消費品年會,東吳證券召開2020年秋季策略會,兩家賣方機構如何看待消費股的投資機會?消費股真的會像“永動機”一樣繼續漲下去嗎?
國泰君安訾猛:在中國,消費其實才走過初級階段
國泰君安研究所大消費組組長訾猛發表了《喝酒吃肉能改變中國經濟的命運嗎?》主題演講,深度分析了其看好消費股的底層邏輯。
訾猛表示,經濟發展是一個大週期的問題,如果梳理美國和日本金融市場的歷史,大家會發現大的市場輪動基本上幾十年才會發生一次,每個主題的持續時間,遠遠不止十年、二十年。因此,每一個大週期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需要做時間的朋友,耐心等待時間的玫瑰。同時,也應該積極擁抱觸手可及的投資機會。
在中國,最觸手可及的投資機會是什麼?答案就是消費。
訾猛認為:“在中國,我們看到消費其實才剛剛走過初級階段。從需求端來看,一、二線城市剛剛進入到消費升級的階段,三、四線城市還處在消費擴容的階段。換句話説,中國的消費還處在一個滿足量的增長的階段,消費升級還遠遠沒有結束。”
訾猛分享了一張表格,是A股市場自上市日起漲幅最高的50家上市公司。如果加上醫藥來統計,大家可以看到A股市場上自上市日起漲幅TOP50的上市公司裏,大消費行業佔比達到了56%,超過了半壁江山。
A股市場自上市日起漲幅最高的50家上市公司
這張表格説明什麼?“消費品投資賽道屬於‘長長的坡、厚厚的雪’。穩定性、長週期性、擴張性、升級性,讓優秀的消費品企業能夠穿越週期波動,即使在經濟寒冬之下也能過着比較滋潤的日子,通過時間複利的積累實現穩定向上的成長。”訾猛説。
訾猛還分享了消費品企業的成長路徑,一般來説,一個消費品企業的發展基本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渠道驅動,第二階段是品質驅動,第三階段是品牌驅動。
“如果我們深挖,就會發現,以上三個階段其實是企業發展的表象。一個消費品企業真正的行業壁壘應該是什麼?不是渠道不是產品,甚至不是品牌,而是企業的內部管理和組織能力。”
通過統計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訾猛表示,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名符其實的壓艙石和穩定器。另外,隨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提出,未來消費在經濟中所起的作用可能還會越來越大。
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邏輯中有四個受益方向。第一,出口轉內銷,主要指家電、輕工、紡織服裝、電子。第二,海外迴流和民族品牌崛起,如免税旅遊、影視、酒店、航空。第三,自主科技和糧食安全。第四,5G、新能源汽車。
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東吳證券陳李:大類行業上,可從科技和消費轉向週期
與上述國泰君安訾猛的觀點不同,東吳證首席經濟學家陳李認為,大類行業上,當前投資可以從科技和消費轉向週期股。
陳李分析認為,當前A股市場估值整體處於較高水平,市場依賴估值提升已步入中後期階段,有明顯業績支撐的上市公司將受到投資者的持續追捧。他建議,就2020年第四季度的市場,投資者可適度降低預期收益率。
陳李對於部分指數和熱門板塊的高估值均提出了謹慎的觀點。他表示,創業板和中小板指估值歷史分位數接近歷史高點,相比過往牛市,這兩大指數估值上行空間將十分有限。
此外,陳李提醒,熱門行業估值逼近過往牛市頂峯時期估值。計算機、食品飲料和生物醫藥目前的估值歷史分位數達到了80%的歷史區間以上。
因此,從估值和業績兩個角度出發,陳李建議,投資者可以配置一些估值合理、業績在未來2至3個季度持續上升的行業。
具體有三大維度:
第一,大類行業上,可以從科技和消費,轉向週期股;
第二,在大行業內也可以投向估值較低行業,比如在大消費裏,從醫藥和食品轉向家電和白酒的配置;
第三,在單一細分行業裏,可以從估值較高的龍頭企業轉向有吸引力的二線公司。
陳李表示,當前市場整體估值水平較高,在宏觀流動性已經邊際收緊的情況下,市盈率難有上升空間。
陳李認為,2020年的第四季度會是企業ROE(淨資產收益率)的一個相對的高點。他説:“我們觀察測算了企業盈利同比增速,相關數據應該在2021年的第一季度達到一個同比增速的高峯。”
那麼,是否有企業能夠在今年第三、第四季度維持高盈利水平,並一直延續到明年年底?陳李表示,這樣的情況主要發生在製造業投資領域。
陳李分析,從目前看,製造業投資表現出了一些向好的趨勢:首先,相關製造業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已經出現連續四個月的明顯上升;其次,工業用地規模已連續三個月上升;第三,製造業下游消費電子、光伏新能源、鋰電設備的需求非常旺盛,這些方面的設備投資有明顯的改善。
陳李預計,如果一系列製造業設備訂單水平在接下來四個月連續上升,那麼製造業投資就能持續上升,相關個股就會有很強的市場表現,A股市場很有可能出現相關的結構性行情。
最後,陳李在策略會上説:“我對各位投資者的建議是,接下來四個月的調研,不用去基建企業,也不需要去調研房地產企業,而是應該將調研的核心放在製造業的設備訂單上。如果這些設備企業訂單狀況非常好,一方面意味着製造業投資企業有很好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意味着製造業投資可能會超預期的增長。”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