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瑞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聯新材)是一家研發、生產和銷售專用有機新材料的科創板擬上市公司。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包括OLED(即: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材料、單體液晶、創新藥中間體,主要用於OLED終端材料、混合液晶和原料藥的生產。
本次瑞聯新材申請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已經是公司第二次申報IPO。2017年6月,公司曾經向證監會申請在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可是,2019年6月6日,公司的IPO申請在上會審核時折戟沉沙。直到2020年3月10日,瑞聯新材再度向上交所提出上市申請。
從經營業績來看,2017年到2019年的三年報告期內,瑞聯新材的營收分別為7.19億元、8.57億元和9.90億元,年化複合增長率為17.34%;淨利潤分別為7800.87萬元、9464.21萬元和1.48億元,年化複合增長率為37.96%,業績成長性看似保持良好。
可是,經過深入研究,我們發現:環評報告中公示,兩個募投項目的新增產能,相對2019年公司現有產能顯著增加,消化產能壓力較大。2017年和2018年,公司與一家主要供應商和一家主要客户之間的購銷金額存在明顯差異。無論募投項目新增產能,還是公司與供應商和客户的購銷金額差異,招股書對此都不置一詞,比較可疑。
環評報告公示產能增加近2倍
本次申請科創板IPO,募投項目“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產項目”(以下簡稱:OLED項目)和“高端液晶顯示材料生產項目”(以下簡稱:液晶項目)的投資總額,分別為3.00億元和3.10億元,合計為6.10億元,佔5個募投項目投資總金額10.77億元的56.64%,是擴張產能的主投項目。兩個項目的實施單位,都是瑞聯新材的全資子公司陝西蒲城海泰新材料產業有限責任公司。
我們發現,無論是OLED項目,還是液晶項目,招股書中披露募投項目信息時,都沒有披露項目建成後新增產能的數據,也沒有提供項目達產後的財務預期,除了通過文字描述這兩個募投項目是對現有產能的擴充之外,就好像兩個項目與擴張產能毫無關係。
可是,OLED項目和液晶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環評報告),卻提供了項目新增產能的重要信息。
先看OLED項目:OLED項目環評報告顯示,OLED項目達產後,新增年產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共計75噸。其中,新增年產OLED顯示材料55噸。
信息來源:OLED項目環評報告
再看液晶項目:據液晶項目環評報告披露,液晶項目達產後,新增年產高端液晶顯示材料系列產品共計85噸。
信息來源:液晶項目環評報告
一般情況下,對於同一家擬上市公司的同一個募投項目,招股書中披露的募投項目信息,應該與環評報告公示的信息相一致。如果招股書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披露,那麼環評報告提供的信息,也應該同樣真實有效。
值得關注的是,瑞聯新材的招股書除了沒披露募投項目產能之外,也沒有披露OLED材料和液晶顯示材料的具體產能。據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由主要設備使用率導出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4%、87%和89%,尚未飽和。
為了分析OLED項目和液晶項目,對瑞聯新材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生產的影響,我們以2019年OLED材料的產量22.88噸和液晶材料的產量185.05噸,除以當期產能利用率89%,可以簡單算出,2019年度,公司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的產能分別為25.71噸和207.92噸。
聯繫環評報告公示的信息,以此推算,OLED項目新增OLED材料產能55噸,是2019年聯瑞新材OLED材料產能的213.92%。同樣地,液晶項目新增液晶顯示材料產能85噸,佔2019年公司液晶材料產能207.92噸之比為40.88%。兩個主投項目都在現有產能基礎上,大幅擴張。
另據招股書披露,從2019年至2023年,AMOLED顯示面板出貨面積的複合增長率為21%。按此計算,消化上述OLED項目的新增產能大約需要6年時間。對於已趨於成熟的LCD液晶顯示市場,據招股書披露,近5年來TFT-LCD顯示面板出貨面積的複合增長率僅有6.07%。按此計算,消化上述液晶項目的新增產能大約需要7年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瑞聯新材的液晶材料產銷率分別為104.56%、96.74%和91.14%,持續顯著下滑,能產不能銷,或更令消化液晶項目新增產能雪上加霜。
至於聯瑞新材的招股書,為何既不披露募投項目新增產能,又不披露報告期內主要產品的實際產能和產能利用率?恐怕還需要擬上市公司給出合理的解釋。
購、銷數據差異高達81%
2017年度,瑞聯新材向山東盛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盛華科技,證券代碼:837984.OC)的兩家控股子公司,採購初級中間體。招股書披露的採購金額與盛華科技2017年年報披露的銷售金額相比,存在81%左右的差異,比較奇怪。
據瑞聯新材招股書披露,2017年度,公司向盛華科技下屬兩家全資子公司:山東盛華電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萊陽市盛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分別採購了2690.90萬元和726.06萬元的初級中間體,合計採購金額為3416.96萬元,為當期瑞聯新材第二大供應商。
數據來源:瑞聯新材招股書
再看盛華科技2017年年報:2017年年報顯示,盛華科技向瑞聯新材的銷售金額為1882.46萬元。
數據來源:盛華科技2017年年報
兩相比較,2017年度,瑞聯新材向盛華科技採購的採購金額3416.96萬元,比盛華科技向瑞聯新材銷售的銷售金額1882.46萬元,高了81.52%。
無獨有偶,瑞聯新材除了與主要供應商盛華科技的購銷數據存在差異之外,與主要客户北京八億時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八億時空,證券代碼:688181.SH)的購銷金額,也不相匹配。
先看瑞聯新材招股書: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度,八億時空是瑞聯新材的第四大客户,當期瑞聯新材向八億時空銷售液晶材料的銷售金額為4426.27萬元。
數據來源:瑞聯新材招股書
再看八億時空招股書:招股書顯示,2018年度,瑞聯新材是八億時空的第一大客户,當期八億時空向瑞聯新材採購粗品單晶、原材料的採購金額為4081.65萬元。
數據來源:八億時空招股書
兩相比較,2018年度,瑞聯新材向八億時空的銷售金額4426.27萬元,比八億時空向瑞聯新材的採購金額4081.65萬元,高了8.44%。
按理説,無論是供應商披露的銷售金額,還是客户披露的採購金額,與收入、成本等項目不同,通常都是含税金額。對於同一項交易,採購金額理論上應該嚴格等於銷售金額。會計實務中,由於不同的企業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不同,可能導致交易雙方購、銷金額略有差異,但是差異達到8.44%,已經比較明顯。要是像瑞聯新材與盛華科技的交易那樣,購、銷金額差異高達81.52%,就已經無法按常識來解釋了,恐怕也需要擬上市公司作出補充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