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頭盔漲價急剎車 “倒爺”清倉甩賣)
“頭盔現在不火了,就像一陣風。”5月23日,浙江義烏經營小商品的商户林華(化名)向時代週報記者感慨,據他透露,從多人問詢頭盔生產商信息,到無人來問,不過個把月時間。
終端市場價格也正在回落。“慢慢買”顯示,5月24日,野馬牌的電動車頭盔在其天貓旗艦店售價為158元,但一週前,價格是258元。
二級市場的反應更為直觀,5月21日開盤,A股頭盔概念股全線下跌。從個股來看,5月18日、19日、20日三日,國立科技(300716.SZ)連續漲停,但到了5月22日,跌幅為5.22%。
“我們對股價的波動也莫名其妙,我們並不生產頭盔,只生產原材料。”5月22日,國立科技證券事務部相關負責人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市場短期波動的背後,是此前鮮為人知的頭盔產業。潮起潮落,頭盔產業或迎來全新蜕變。
價格一天一變
頭盔市場的迅速升温,與國家公安部發文有關。4月21日,國家公安部官網下發通知,自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部署“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
頭盔熱由此開啓。
“4月底左右到現在,我的電話都被打爆了。”5月23日,浙江義烏一家頭盔廠負責人李青(化名)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京東大數據顯示,5月以來,摩托車及電動車頭盔受到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搜索量達到了去年同期的8倍,成交額同比增幅接近400%。
尤其江蘇、河南、天津、雲南等地區,頭盔的成交額更是達到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
頭盔價格也水漲船高。
以上述野馬牌頭盔在天貓的售價為例,5月13日,原價88元的頭盔調價為103元,17日,又調價至258元。
5月21日,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道,就終端市場近期的表現,價格的波動與頭盔產能短期內的供應不足有關。
5月20日,新時代證券發佈報告表示,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超3億,摩托車保有量為6765萬。此前全國頭盔滲透率極低,保守估計,頭盔產銷量不超過5000萬/年。
此外,時代週報記者發現,“倒爺”在工廠和終端市場中間環節內熱炒也對拉高市場單價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5月20日,一名“倒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如想要訂購頭盔,最少2500個起訂,普通款頭盔單價42元。他和買家之間甚至有獨特的交易方式,“我也是經手賣,現在貨在汕頭,你先給我交定金,然後我會給你發視頻,視頻內會把生產線上你的貨錄下來,説日期和你微信名證明這是你的貨。”
據該名“倒爺”稱,頭盔價格一天一變,一天就能漲個兩三元。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頭盔火爆的場景到5月下旬有了新的走勢。5月20日晚,公安部發文表示,6月1日起不戴頭盔處罰僅限於摩托車、暫不罰電動車。
頭盔價格因此波動明顯。5月24日,野馬牌的電動車頭盔在其天貓旗艦店售價已回落至158元。
同日,時代週報記者發現,“倒爺”們開始頭盔大清倉,普通款頭盔批發價跌至19元一個。
產業鏈波動
頭盔價格變化的同時,對相關產業鏈企業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5月18日起,頭盔概念股開始走強,由於頭盔產業本身小而雜亂,因“頭盔熱”發生股價波動的上市公司一般與頭盔的中上游產業鏈有關。
自5月18日以來,南京聚隆(300644.SZ)的股價連續三日漲停。
5月22日,該公司證券事務部相關負責人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公司並不直接生產頭盔,只涉及原材料銷售。
據其在5月20日發佈的公告表示,公司應用於頭盔的原材料產品僅有少量銷售,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很小,不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影響。
南京聚隆在公告中強調,5月中旬以來,涉頭盔產業鏈的聚丙烯熔噴料市場需求呈下滑趨勢。
可見,短時間內頭盔市場波動對原材料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
據新時代證券研報顯示,頭盔一般包括外殼、緩衝層、內襯層、護顎、繫帶、護目鏡等,其中,外殼材料是頭盔安全性的核心,ABS及PC 材料最為常用。在原材料中,目前PC價格1.30萬元/噸,ABS價格1.05萬元/噸,EPS價格0.7萬元/噸。
時代週報記者查看現貨價波動圖發現,PC和ABS售價自2018年1月以來一直呈持續下降狀態。
即使是在“倒爺”市場,ABS目前的上升幅度也有限。5月21日,時代週報記者詢價後獲得的ABS售價為1.4萬元/噸。
張毅表示,上述原材料應用產業廣泛且產量較大,頭盔需求增長較難對其價格產生影響,原材料中,模具、塑料、鋼板、玻璃等需求增長和價格變動可能較大,但採購端比較散亂,較難統計。
注塑機市場則傳來利好。
5月22日,注塑機行業龍頭伊之密(300415.SZ)證券事務部相關負責人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公司注塑機四五月份的銷量有所上漲。“價格還是在按照市場走,不過估計也不會有大幅上漲。”
新時代證券認為,中期注塑機增量需求可達3600台。
這與井噴的頭盔產業新入企業有關。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自2020年4月21日公安部部署“一盔一帶”行動以來,截至5月18日,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共新增成立了3503家頭盔產業相關企業,主要分佈在東部沿海省份。
早在“一盔一帶”行動部署之前,從企業註冊總量(全部企業狀態)來看,近十年,我國頭盔產業相關企業的增速從2012年的7.88%開始快速增長,至2017年增速登頂,高達21.09%,近兩年增速略有放緩,但依舊維持在19%以上。
不過,時代週報記者調查發現,此前生產玩具和其他產品的注塑機亦可以用來生產頭盔,注塑機需求量或許會因此受到影響。
5月23日,廣東東莞某家玩具廠的相關負責人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公司原先專司兒童玩具的出口業務,如今外貿業務受到影響,有將1―2條生產線轉產頭盔的打算。
“只要拿到模具,生產線當天就可以投產,一條生產線一天有2500個頭盔的產量。”該負責人表示。
行業新機
如今,政策有所變化,但在李青看來,雖然降價不可避免,但市場紅利期還能維持兩到三個月。
“即便是目前的情況下,國內的頭盔產量也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李青透露,國內最大的頭盔生產基地皆在浙江,“一個金華一個温州,但我們的頭盔生產量只能滿足很小部分的市場需求,即便我們產能全部開滿也要三個月才能滿足全國市場。”
李青表示,即便新入場眾,但整個頭盔產業產能的提高也需要時間。
“在有機器情況下,一個模具現在都要20多萬元,模具生產最少得30天,短時間內根本做不出模具來。”李青説道。
在張毅看來,本次波動對整個頭盔產業是進步之機。
“我們國家的頭盔產業總體來説,質量並不過關。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上游各種類型的廠商給不同的中小廠商供貨,導致了整體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張毅説道。
張毅認為,由於此前國人尚無佩戴頭盔的習慣,導致國內頭盔產業比較弱小,甚至沒有誕生出知名品牌。
天眼查數據顯示,從註冊信息來看,我國近七成的頭盔產業相關企業註冊成立於5年之內, 20.71%的相關企業註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
新時代證券提到,中國網披露2017年我國頭盔十大品牌及企業,第一名的上海和匯安全,年產銷量估測在500萬左右;第三名江門鵬程頭盔年產銷量在200萬左右。由於需求較低,目前我國頭盔產銷量均較低。
據鵬程頭盔天眼查信息顯示,其生產的頭盔產品在此之前全部為出口產品。
在整個天貓旗艦店,銷量靠前的頭盔賣家中,僅野馬旗艦店為頭盔品牌賣家。
“希望今後,通過強制或引導的方式,讓駕駛員在駕駛時形成佩戴頭盔的意識,將培養出巨大的市場,全產業鏈皆可因此受益。”
張毅對今後頭盔產業的發展具有信心,“炒作只是暫時的,今後頭盔企業間的競爭還是會回到本質上來,還是會抓安全和質量乃至設計,而後可能會有大量的市場競爭行為出現,並最終得以誕生知名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