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逆差2600億美元的服務貿易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倪浩】中國連續十年蟬聯全球貨物貿易第一齣口國,出口佔GDP的比重接近20%。相形之下,服務貿易卻遜色不少。9月5日上午,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舉辦的數字貿易發展趨勢和前沿高峯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列舉多個數據對此問題進行了説明。

李稻葵説,目前,中國服務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只有5%,美國服務貿易佔GDP的比重為7%,德國高達18%,甚至於印度的比重都達到了12%。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比較明顯;2019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為4200億美元,而服務貿易卻產生了2600億美元的逆差。基於這些數據,李稻葵認為,中國服務貿易與中國經濟發展的格局是不匹配的,且遠遠落後於中國全球已有的經濟地位。他表示,“雙循環經濟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外開放的關鍵之關鍵是服務貿易的提升。”

目前,中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超過其他所有行業,2019年達到53%,而北京更是達到了83%。但是服務業的對外貿易卻遠遠落後,僅佔到整體貿易的七分之一,與中國經濟發展的格局極為不匹配。李稻葵指出“更值得關注的是,去年中國產品貿易全年順差達到4200億美元,而服務貿易卻帶來了2600億美元的逆差。雖然這跟資本跨境流動有關係,但是大的格局仍然顯現出服務貿易遠遠落後於中國目前在全球的經濟地位。”

李稻葵説,“服務貿易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國已開始大力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比如金融業的對外開放超出預期,其中保險業、證券業基本上實現了全面對外開放。”

服務貿易中的數字貿易又是發展中的發力點。國內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佔國民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大。以北京為例,有50%的GDP來自於數字經濟;而與此同時,按相應的計算口徑,中國數字貿易規模佔全球的比重卻只有4.5%,這一比例與中國發達的數字經濟極不相稱。如何發展數字服務對外貿易,李稻葵認為,“只靠商務部、工信部恐怕是不夠的,需要政府更高層面共同協調發展。”李稻葵認為,中國發展數字貿易實踐中,一定要切實產權保護,保護數據隱私。

中國一直是全球服務貿易逆差大國,且近年來逆差規模不斷擴大,自2014年至今均保持在2000億美元以上。旅行、運輸及知識產權等三個行業是逆差規模最大的行業,其中以旅行為最大。2019年旅行行業產生的逆差規模接近1.5萬億元人民幣,對中國整體服務貿易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因為疫情的原因,出境遊近乎“停擺”,中國服務貿易大幅逆差的情況為之改變。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服務貿易近年來增長迅速,在優化貿易結構與增加國內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服務貿易多年呈現鉅額逆差的狀態,體現出中國服務貿易在國際上競爭力仍然不強的現狀。他認為,服務貿易能力的高低反映了一個國家軟實力的強弱,中國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補齊短板,切實提高富有科技含量的業務領域,以減少對外依賴,增強抵禦外部突發各種不確定性的能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43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稻葵:逆差2600億美元的服務貿易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