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貨幣政策微調,財政政策需協同推進聚合力

央行最新公佈的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二季度例會信息中,貨幣政策的表述出現了較多變化。特別是相比於此前一季度例會,刪除了諸如“控通脹”、“逆週期調節”等對未來政策調整的方向,增加了“堅持總量政策適度”、“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形成與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等新要求。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其實向市場釋放了未來一段時期貨幣政策的走向和工作重點,就是適時退出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出台的貨幣政策,繼續回到穩中求進的主基調,做到貨幣政策既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主線,也要防止形成新的金融風險,特別是要對政策“後遺症”風險保持高度警惕。

央行貨幣政策出現微調,符合我國經濟發展趨勢。隨着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除個別行業外,大部分行業復工復產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期各項水平,各類經濟指標出現邊際改善。其中,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1-5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5%,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3%。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823.4億元,同比增長6.0%,4月份為下降4.3%。正是基於這些數據指標,央行秉承“風險應對要走在市場曲線前面”的調控理念,及時作出政策調整,是適時和必要的,也具有前瞻性。

當然,作為宏觀調控重要工具政策之一,貨幣政策需要把握保增長與防風險的有效平衡,不能因為“防風險”影響到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給保就業、保市場主體等“六保”任務帶來不利影響。這方面,央行例會提出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繼續用好1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額度,落實好新創設的直達實體工具,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和發放信用貸款等舉措,堅持了金融貨幣政策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是把握保增長與防風險達到有效平衡的重要表現,也向市場釋放了貨幣政策調整不會影響到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信號,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

在貨幣政策出現微調情況下,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全力支持做好“六穩”“六保”工作,需要財政政策的協調發力,形成調控合力。

一是財政政策中已出台的減税降費政策要儘快落地,不能出現執行減税降費政策打折扣的行為。近期國務院通報了河北景縣的案例,存在不切實際下壓税收任務、搞税收排名,集中清繳補繳欠税,向企業分解税收任務、徵收“過頭税”,以扶貧名義攤派捐款,以及不顧財政困難舉債搞迎檢、辦大會等問題,引起企業和羣眾的不滿。這雖然是個案,但是也警示相關部門,落實減税降費政策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有實打實的舉措,需要嚴格監督,防止政策空轉。

二是財政政策還需要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和抗疫特別國債的發行力度,儘快形成投資實物量和消費實際。特別是要按照此前確定的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及時將新增財政資金通過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等方式,第一時間全部下達市縣,讓市縣政府將幫扶資金及時落實到受疫情衝擊最大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和困難羣眾,推動市縣政府加強公共衞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等。這樣就能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否則貨幣投放過多,但是投資和消費不能動起來,資金就會空轉,甚至違規進入樓市、股市等,為經濟增加虛火,給經濟平穩運行留下更多“後遺症”。

□木丁(財經評論人)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楊許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8 字。

轉載請註明: 央行貨幣政策微調,財政政策需協同推進聚合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