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高歌 “湖南省保留的是年產15萬噸高瓦斯礦井和年產30萬噸高突礦井,我們在2017年就完成了提能擴規,所以是合乎產業政策的。”7月1日,新化縣韓家山煤礦負責人楊秋華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韓家山煤礦由於提早完成了技改且資源條件高位列湖南省現有產能保留煤礦情況的名單中。根據今年4月發佈的《湖南省分類處置30萬噸/年以下煤礦促進煤炭行業安全發展工作方案》,現有煤礦產能被分為三批:保留一批、升級改造一批以及限期關閉退出一批,涉及煤礦數量分別為49處、67處及32處,共計149處。
除了湖南,江西、福建、江西接連發布有關30萬噸/年以下煤礦分類處置的工作方案。而這輪工作的背景始於去年8月六部委《30萬噸/年以下煤礦分類處置工作方案》(發改能源〔2019〕1377號)的聯合印發。
在這份文件中指出,30萬噸/年以下(不含30萬噸/年,下同)煤礦數量仍有約2100處,淘汰落後產能、破除無效低效供給的任務依然較重。方案提出,力爭到2021年底全國30萬噸/年以下煤礦數量減少至800處以內。
7月2日,三江達(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成功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去年六部委就發佈了指導意見,給各省下了指標,今年相當於是行動計劃向前推進的第二年,從執行情況看,寧夏已經沒有30萬噸/年以下的煤礦了,甘肅省今年計劃關閉退出煤礦10處,產能共156萬噸。目前黑龍江、江西、雲南、湖南等省份小型煤礦還比較多。”
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印發的《2020年煤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要點》中再次強調了對30萬噸/年以下煤礦的分類處置工作,提出要結合本地區煤炭供需形勢和資源運力情況,加快落實已制定的實施方案,按照嚴格執法關閉一批、實施產能置換退出一批、升級改造提升一批的要求,加快退出低效無效產能。“十三五”收官之年,煤炭去產能由總量去產能轉向結構性去產能、系統性優產能,而有關煤礦智能化發展、已退出煤場的生態修復也被提上議程。
避免“一刀切”
“按照煤炭工業井工礦的設計規範,30萬噸/年及其以下的煤礦屬於小型煤礦,露天煤礦的標準則是100萬噸/年。如果單純以年產30萬噸的標準去卡,難免有一刀切的問題。”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不同省份的煤炭資源稟賦差異很大,根據成功提供給記者的數據,截至2019年底,全國煤礦數量共計3816處,主產區陝西、內蒙古、陝西煤礦數分別為643、383以及251。小型煤礦數量共計1241處,四川、黑龍江、貴州、雲南、湖南等地的數量偏多,分別為286、264、118、105以及78處。
再看小型煤礦集中度,小型煤礦佔比超過90%的省份共有5個,分別為湖北、湖南、福建、江西、四川,具體數值分別為100%,96%、94%、93%和91%。
這些地區也成為2019年小煤礦退出工作的主要開展地,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共退出小煤礦759處,涉及產能6594萬噸/年,其中黑龍江共減少242處、湖南共減196處、貴州退出195家江西、湖北分別退出58處和27處。
成功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從數據上可以明顯看出不同省份的情況不一,根據去年的公告產能來看,現在主要的30萬噸/年以下的省份主要集中在黑龍江、雲貴、湖南等地。這些地方原本對煤炭資源情況就不是很好。根據此前的調研情況,一些偏遠地區,如青海南部等地原本就缺乏其他的資源,小煤礦退出後,缺少這部分煤炭資源未能補充,局部的供需矛盾勢必會有所提升。”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對於小型煤礦的退出工作,不同省份的態度及推行力度也有所不同。以執行情況較好的湖北為例,有一部分原因在於之前當地的小煤礦集中度高且事故多發,關停並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這一狀況。雲貴地區則在2013年左右開始做兼併重組,推行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而對於陝西這樣的主產區,即便陝南銅川、商洛等地還有很多小型煤礦,但陝北的供應能力在,分類處置工作更加便於推行。
東北、西南、中部原本的煤炭資源條件不太好,這就決定了其井型就不可能太大。上述人士認為,如果從民生角度考慮,有些礦沒必要關。但從安全、環保、技術、質量等標準綜合考慮,也並不是要將30萬噸/年以下的煤礦全部關停,分類處置的必要性由此體現。
以湖南省的方式為例,根據其發佈的分類處置方案,至2021年底,計劃將全省保留煤礦總數控制在100處以內,30萬噸/年以下煤礦數量在2018年基礎上減少57%以上。工作目標由數量關礦轉向質量關礦:對於按現有產能保留煤礦要其高其安全保障能力;具備條件的煤礦要推動升級改造工作;對於限期關閉的煤礦應早關快關。
時空性、局域性的矛盾可能顯現
小型煤礦產能相繼退出後,對於煤炭總體的供需情況以及煤炭資源稟賦不佳的煤炭調入區域將有何影響?
對此,多位煤炭行業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從供需總體來看影響有限,時空性、局域性的矛盾則有可能顯現。
易煤研究院總監張飛龍對經濟觀察網表示:“煤炭新增產能投放的規劃是有一定的持續性的,即便今年的新增產能投放的量相對於之前有所下降,但仍然會有新增產能投入。”
成功表示:“前期優質產能在陸續釋放,但是遇到疫情這樣的逆經濟週期的事件,目前市場的情況相對過剩,可以看到進口煤的部分從今年四月開始收緊。”
不過區域性煤炭資源調入緊張的固有問題也會存在。
以兩湖地區為例,張飛龍對解釋稱,其區域內的中小煤礦很多,近年的退出力度也比較大,加之從地理情況來看,兩湖地區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區域,這意味着這些區域的調度需求非常大。在此前調運通道不甚通暢的局面下,這些區域形成了價格高地。從全國的整個煤炭價格的結構上來説,其煤炭價格會明顯偏高,在北煤南運的鐵路線路不暢的情況下,兩湖地區的煤炭高度依賴水運,把陝山西陝西的煤發運到北方環渤海地區之後,由水運至長江口之後再走湘潭,一路逆流而上到宜昌,然後再做一些散貨運輸,整個線路非常複雜,週期耗時較長。
上述情況隨着蒙西至華中鐵路開通運營有所改善,按照計劃2020年完成運量6000萬噸,2025年前逐步達到2億噸設計運能,或將顯著增加“兩湖一江”等地區的煤炭調入能力。“各省調入的缺口可能會擴大。一方面去產能,一方面要加強運力,總體運力肯定是過剩的,因為西煤東運的主幹道都擴大了運能,蒙冀線、瓦日鐵路一直是富餘的,大秦基本上是飽和的。大體來看是富餘的,局部肯定會有問題。”成功表示。
而針對如何平衡處理小煤礦關閉與煤炭保供的關係,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也曾表示:“一方面,對30萬噸/年以下煤礦實施分類處置,重點是破除無效低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一些小煤礦長期停產停建,在煤炭供應中的實際作用很小;部分具備條件的小煤礦實施升級改造,將增加安全可靠的產量;此外,各地還可根據用煤需要,少量保留一批條件相對較好的30萬噸/年以下煤礦。另一方面,30萬噸/年以下煤礦分類處置工作要與區域能源結構調整、煤炭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等同步推進,下一步將通過推進煤炭減量替代、提升煤炭儲備能力等措施,提升供應保障能力,確保不因小煤礦退出影響煤炭穩定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