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PMI數據31日公佈 市場預測連續五月站上榮枯線

  中新經緯客户端7月31電 (王永樂)今日(31日),國家統計局將公佈7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運行情況,據路透社調查的29家分析機構數據,預估中值為50.7%,較6月份小幅回落,但仍處於擴張區間,連續五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上。

  PMI指數將50%作為榮枯分水線。PMI高於50%時,反映經濟總體較上月擴張;低於50%,則反映經濟總體較上月收縮。

  今年6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0.9%,比5月份上升0.3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份處於榮枯線上方。中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連續4個月回升,且連續4個月處於擴張區間。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團隊表示,受高温、洪澇災害影響,室外作業、交通運輸及生產活動或均受擾動。從高爐開工率看,7月全國高爐開工率為70.1%,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從交通運輸情況看,選取佛山等製造業較為發達的區域觀察其平均交通擁堵延時指數發現,7月平均交通擁堵延時指數環比下降0.03至1.56,折射7月生產活動環比有所放緩。同時,7月以水泥、鋼材為代表的建材價格下行,或表明極端天氣使需求小幅下行。綜合來看,預計7月份製造業PMI較6月下行0.3個百分點至50.6%。

  招商宏觀團隊報告也認為,汛情可能對國內經濟造成短期影響。7月份製造業PMI預計為50.5%,仍保持在臨界值以上。

  交銀宏觀團隊宏觀報告顯示,高頻數據顯示生產保持復甦。7月以來全國高爐開工率保持在70%以上,高於去年同期3.5個百分點。南華工業品指數回升到2250點左右,比上個月上升了近100點。煤炭價格指數上升到150點,夏季能源需求上升。柯橋紡織價格指數小幅下降,輕工業生產預期偏弱。

  報告認為,高頻數據整體反映出工業生產繼續加快,全球疫情仍在發展,外需減弱導致製造業出口訂單減少。預計7月份製造業PMI為50.7%,略低於上個月。

  製造業採購經理調查指標體系包括生產、新訂單、新出口訂單、在手訂單、產成品庫存、採購量、進口、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出廠價格、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生產經營活動預期等13個分類指數。

  製造業PMI是由5個擴散指數(分類指數)加權計算而成。5個分類指數及其權數是依據其對經濟的先行影響程度確定的。具體包括:新訂單指數,權數為30%;生產指數,權數為25%;從業人員指數,權數為20%;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權數為15%;原材料庫存指數,權數為10%。其中,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逆指數,在合成製造業PMI指數時進行反向運算。

7月PMI數據31日公佈 市場預測連續五月站上榮枯線

  國家統計局網站截圖

  中新經緯客户端注意到,雖然6月份中國製造業PMI較5月份上升0.3個百分點,但從業人員指數連續2個月處於枯榮線下方,表明製造業企業用工景氣度略有回落。此外,新出口訂單、進口、在手訂單指數雖然均較5月回升,但都處於枯榮線下方。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6月中國採購經理指數時表示,雖然6月製造業PMI指數有所回升,製造業穩步恢復,但同時也要看到,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進出口指數雖連續兩個月改善,但仍位於臨界點以下,當前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外部市場依然存在變數。二是部分行業復甦壓力依然較大,紡織、紡織服裝服飾、木材加工等製造業PMI持續位於臨界點以下。三是小型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大,PMI為48.9%,比上月下降1.9個百分點,且反映訂單不足的小型企業佔比高於大中型企業。

  7月23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綜合相關指標分析,二季度以來工業經濟穩步回升,經濟運行初步判斷已經迴歸到了正常軌道。展望下半年,有利條件與不利因素並存。

  辛國斌指出,當前國際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國際貿易環境惡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國內常態化疫情防控任務仍然艱鉅,需求恢復仍有一個過程,企業經營困難還是比較嚴重,洪澇等各種自然災害也對經濟復甦產生一些不利影響,汛情十分嚴重,下半年不確定性因素比較多。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隨着國家擴大財政赤字和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加大減税降費力度、強化穩企業金融支持等措施進一步落地,基建投資託底支撐作用將進一步發力,保就業促消費政策將持續顯效,疫情催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所以,我們也應該有信心、有能力繼續保持工業經濟平穩向好的運行態勢。”辛國斌表示。(中新經緯APP)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58 字。

轉載請註明: 7月PMI數據31日公佈 市場預測連續五月站上榮枯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