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融城杯金融科技創新案例”評選啓動 監管沙盒、抗疫基因引熱議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倒逼了金融機構創新,比如金融線上服務效率的提升,零接觸式服務的優化等,不少創新做法值得總結和推廣。”6月3日,在“第五屆融城杯金融科技創新案例評選啓動儀式”上,新金融聯盟理事長、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表示,金融科技創新案例評選不僅能很好總結這些做法,也能促進其未來的常態化、機制化發展。

本次評選活動由新金融聯盟和金融城舉辦,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和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支持。

來自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商業銀行,新希望金服、360金融等金融科技企業的60餘家機構代表參與了線上交流,新金融聯盟秘書長吳雨珊主持並宣佈評選正式啓動

金融科技發展迎三大機遇

楊凱生高度肯定了前四屆金融科技創新案例評選的成功,並總結了四個特點。第一,參評機構與入選案例有較高的代表性。前四屆評選從近300項參選案例中選出39項,參評機構與內容反映了近年來金融科技創新的發展與進步;第二,評委由監管領導、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專家組成,保證了評選活動的質量;第三,堅持公正、公平、公益原則,不收取參選企業任何費用;第四,這些創新案例基本經受住了市場、監管與同行競爭的檢驗,側面體現了評選活動的質量和水準。

疫情後中國經濟正處於復甦階段,金融科技的能量前所未有的凸顯出來。楊凱生表示,金融科技發展面臨三大形勢。首先,今年4月國家提出加大力度建設“新基建”,這為金融科技創新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期待。

其次,央行監管沙盒的試點範圍正在不斷拓寬,這對引導持牌機構依法合規、守正創新,進一步營造安全、普惠、開放的金融科技發展環境非常有意義,也為金融科技創新提供了新的機遇。

再次,疫情倒逼了金融機構的創新,不少做法需要常態化、機制化,通過案例評選對其做進一步總結與推廣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這是今年科技創新不同於往年的一個重要方面。

楊凱生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到金融科技創新案例評選中來。同時,他強調金融科技創新活動必須尊重金融規律,注重風險防控;創新要有利於堵漏補缺,絕不能製造和產生新的漏洞與風險。

建設智慧銀行的五個重點

新金融聯盟學術顧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張承惠則對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做了深入分析。

張承惠表示,商業銀行必須儘快轉型 ,轉型方向是利用現代技術成為真正的智慧銀行。”她指出,走向智慧銀行要從五個重點方面入手:一是明確戰略方向;二是流程及應用系統再造;三是整合現有科技力量,尋找提高決策效率的方法;四是重構銀行的客户關係管理、產品服務設計、風險定價、投資決策等流程;五是瞭解競爭對手。

她認為,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面臨三大挑戰,一是改變習以為常的傳統行為方式。如未來的銀行家可能會是一個科技專家,要讓科技進入決策層,首先決策層要懂科學,其次讓科技人員進入董事會。二是實現與科技公司優勢互補、互惠共贏。三是建立適應金融科技發展的新的監管機制,而不僅僅是打補丁。

針對監管改革,張承惠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要加快法治體系建設,儘快填補與金融科技相關的法律法規空白,完善現有的法律框架。第二,加快監管科技的應用。監管沙盒試點應該起一個雙向的作用,監管部門只是瞭解監管對象是不夠的,還需要對現有監管規則、監管工具、監管手段不足之處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第三,加強金融科技管理部門之間的協同。在監管沙盒的關節點,中國人民銀行要與金融業務及金融市場監管部門做好協同。

尋找中國金融科技新鋭力量

吳雨珊重點介紹了第五屆金融科技創新案例評選的標準,主要圍繞技術、效率和風控等六個方面制定。

具體包括前沿技術的研發及應用,商業模式創新,風險控制的能力及優勢,解決業務痛點、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的效果,技術創新對服務實體經濟的貢獻度,合規、消費者保護及社會責任擔當。

評委員會由10位業界頂尖專家組成,分別是新金融聯盟理事長、原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新金融聯盟學術顧問、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深圳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文紅;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新金融聯盟學術顧問、國研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張承惠;北京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郝剛;上海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萬建華;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原浙商銀行行長劉曉春,以及一位來自財政部的匿名評委。

參評企業須於8月3日前報送案例,10月30日前進行初選、複選和答辯終選,並在“金融科技北京峯會”上公佈。入選的優秀案例將獲得“金融科技創新十佳案例”榮譽,並納入獲獎案例集出版。目前,前三屆評選的案例集已出版,第四屆評選的案例已進入調研寫作階段。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71 字。

轉載請註明: “第五屆融城杯金融科技創新案例”評選啓動 監管沙盒、抗疫基因引熱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