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
截至3月末,工行、建行、農行、中行、交行和郵儲銀行六大國有銀行2020年業績報告均已出爐。年報顯示,六大行去年淨利潤均實現正增長,與此同時,淨息差普遍收窄,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均呈現“雙升”。
展望今年,各大行管理層在業績發佈會上紛紛表示,將從資產和負債兩端入手,應對淨息差持續收窄的壓力,與此同時,也將全力做好風險防控,對於後期資產質量保持穩定有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年,各行均加大了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今年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在更深層次上推動銀行的數字化轉型。
淨利潤均正增長息差仍有收窄壓力
數據顯示,六大行去年淨利潤均實現正增長。根據淨利潤排名,六大行的“座次”仍為工行、建行、農行、中行、交行和郵儲銀行,淨利潤分別為3159.06億元、2710.5億元、2159.25億元、1928.7億元、782.74億元和641.99億元。從增速看,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工行、建行、農行、中行、交行和郵儲銀行歸屬於股東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20%、1.62%、1.80%、2.92%、1.28%和5.36%。
利息淨收入依然是各家大行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約為62%到89%不等。淨息差是銀行利息淨收入和銀行全部生息資產的比值,是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去年,六大行淨息差普遍收窄。具體看,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淨息差分別為2.15%、2.20%、1.85%、2.19%、1.57%、2.42%,分別較上年下降15個、3個、4個、13個、1個、11個基點。各大行普遍認為,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以及加大向實體經濟讓利力度等是淨息差收窄的主要因素。
近日召開的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例會提出,要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在貨幣政策逐步迴歸正常化和商業銀行存款競爭更加激烈的背景下,今年淨息差走勢又將如何?
農行行長張青松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對於今年的淨息差水平,整體判斷還是面臨一定壓力。從資產端來看,考慮到貸款邊際利率偏低、LPR貸款重定價因素,貸款收益率仍將延續下行趨勢;從負債端來看,綜合考慮存款定價行業自律越來越嚴格,高成本存款、創新存款加價空間有限,以及存款定期化因素,存款付息率進一步下降空間比較小。建行行長王江同樣認為,2021年的息差管理有難度、有壓力,但他同時指出,淨息差總體將保持平穩狀態,不會出現大起大落。
大行也將從資產和負債兩端來積極應對息差收窄壓力。郵儲銀行董事長張金良表示,郵儲銀行將在資產負債結構調整上做文章。在資產配置方面,將繼續堅持“三個提升一個穩定”,“三個提升”就是提升信貸資產佔比,提升中長期信貸的佔比,提升非信貸資產當中高收益資產的佔比。“一個穩定”就是穩定零售信貸的佔比。在負債管理方面,大力壓降長期限高成本存款,通過各種手段加快財富管理體系建設,多措並舉提升活期及短期存款佔比。“有信心使淨息差在同業中保持優勢地位。”張金良稱。
不良普遍“雙升”未來資產風險整體可控
儘管淨利潤呈正增長,但大行普遍資產質量承壓。年報顯示,六大行不良普遍“雙升”。
不良貸款率方面,截至2020年末,交通銀行在六大行中不良貸款率最高,為1.67%,較上年末上升0.2個百分點;工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58%,較上年末增長0.15個百分點;農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57%,比上年末上升0.17個百分點;建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56%,較上年末增長0.14個百分點;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46%,比上年末增長0.09個百分點;郵儲銀行不良率在六大行中最低,為0.88%,較上年末增長0.02個百分點。
不良貸款餘額方面,國有六大行的不良貸款餘額亦全部上升,其中工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和增加金額最高,截至2020年末為2939.7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537.91億元。農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和增加額緊隨其後,截至2020年末不良貸款餘額2371.1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99.03億元。
不過,對於後期資產質量走勢,六大行均表示,信貸資產風險整體可控,與此同時,也將加大存量不良的處置力度。
中國銀行黨委委員、擬任副行長陳懷宇表示,受益於中國經濟企穩復甦和中行加大清收化解力度,去年四季度中行資產質量已實現邊際改善,不良率和不良額較三季度末環比“雙降”。“我行將通過採取有針對性的風險管控措施,多策並舉,分類實施,全力做好風險管控,預計2021年我行資產質量將保持穩定,並有向好的趨勢。”他説。
交通銀行副行長殷久勇表示,綜合運用各類風險資產的處置手段,包括傳統的催收、訴訟、轉讓、核銷等手段,同時加大不良資產的證券化、市場化債轉股的力度,積極參與個人資產的批量轉讓,對公資產轉讓的試點,加快存量風險貸款的持續出清,力爭實現年末不良貸款處置額不低於2020年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將原定於今年一季度末到期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延至今年底。這部分貸款對銀行未來資產質量的影響也頗受關注。
工行副行長王景武表示,隨着疫情好轉和經濟加快恢復,存量延本延息貸款逐步恢復正常狀態,風險正在有序釋放。小微貸款方面,截至2020年末,延本延息貸款劣變比例為0.8%,風險可控。郵儲銀行首席風險官梁世棟表示,延期還本付息貸款目前大致比例佔全行貸款規模1%出頭,從風險情況來看,對於整體資產質量影響非常有限。
“從調研瞭解到的情況,多數上市銀行已對延期還本付息客户的償債能力及經營風險進行了摸排和監測,部分銀行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確認了不良,政策退出可能造成的影響相對有限。”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峯表示。
加大科技投入
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稱,2020年,銀行機構信息科技資金總投入達2078億元,同比增長20%。年報顯示,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多家大行已把科技創新放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各行年報均對2020年信息科技資金等情況進行了披露。2020年,工行金融科技投入238.19億元。農行信息科技資金投入總額183億元。中行信息科技投入167.07億元。建行金融科技投入221.09億元,較上年增長25.38%,佔營業收入的2.93%。交行金融科技投入57.24億元,同比增長13.45%。郵儲銀行2020年信息科技投入90.27億元,佔營業收入3.15%。
年報還顯示,工行2020年末金融科技人員3.54萬人,佔全行員工的8.1%。建行2020年末金融科技人員數量為13104人,佔集團人數的3.51%。交行2020年末金融科技人員3976人,佔集團員工總人數比例4.38%。
展望2021年,各行將進一步加大相關投入。中行首席信息官劉秋萬表示,已經制定了新一期的金融科技發展子規劃,科技創新戰略將一以貫之。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上,推動中行數字化轉型發展。農行副行長崔勇表示,2021年將進一步加大金融科技創新的力度,重點圍繞渠道建設、大數據應用、業務基礎、科技支撐等四大領域,推進數字化轉型。
張金良表示,要從企業級需求和業務架構入手,以平台架構、智慧洞察、創新發展和高效組織為依託,高起點開啓“十四五”IT建設,全面深入推進敏捷轉型,繼續擴大郵儲銀行開放式平台、分佈式架構技術優勢,構建前台敏捷、中台強大、後台穩定的企業級信息系統。“一些朋友擔心,老年人、村鎮居民羣體在科技時代會被落在後面,我們認為科技的極致體驗應該是無感,科技的潮流也不應是年輕人專屬,我們希望通過科技變革,讓每個人都能切實感受到體驗提升。金融科技在提升服務速度、拓展業務廣度、實現定製化深度的同時,更要讓客户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温度,未來在更多領域將有更多客羣享受郵儲金融科技發展帶來的良好體驗。”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