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工程機械的未來怎麼看?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財經

自2016年開始回暖的工程機械,其景氣週期大概率要長於上一輪。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劉雨辰

進入下半年之後,隨着疫情影響的逐漸消退,建設投資也在加速回暖,在此背景之下,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業績也同步釋放。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9月納入統計的25家挖掘機企業共銷售挖掘機2.6萬台,同比增長65%,其中國內2.3萬台,同比增長71%,出口3436台,同比增長31%。2020年1-9 月,共銷售挖掘機23.7萬台,同比增長32%,國內銷售21.3萬台,同比增長33%,出口2.4萬台,同比增長22%。

實際上,在此之前《每日財報》就曾提示過工程機械龍頭的投資機會,今天重點盤點一下行業向好發展的背後邏輯和未來發展趨勢。

1

基建和地產雙輪驅動

地產和基建的投資變化直接影響工程機械行業的景氣度,包括之前我們分析的水泥行業也是如此。從歷史數據來看,挖掘機銷量與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相關性較高。例如,在2008年三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明顯下滑,同期挖機銷量大幅下降,最高單季下滑近30%,而在2015年四季度至2017年二季度房地產投資恢復的期間,挖機銷量大幅提升。

事實上,這一現象不只是發生在中國,國外亦是如此。以日本為例,1965年日本主要工程機械市場規模只有不到2千億日元,而到了1990年就已達到2萬億日元,增長了10倍,其根本原因是二戰之後日本大力推進國內的基本建設。但隨着上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建築業投資開始持續下降,工程機械開始萎靡不振,將市場轉為海外之後行業才開始恢復,而中國成為當時日本重要的客户,因為當時國內的技術水平相對落後,只能依賴進口。

回到當下來看,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對我國經濟造成了嚴重但較為短期的影響,在疫情防控逐漸步入常態化後,積極的財政政策、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推進等逆週期調節措施大概率仍是對沖經濟下行的重要手段。2019 年我國基建與房地產投資額已經達到 31.42 萬億,是工程機械上一輪景氣高點 2011年時候的2.44倍。

根據官方的數據,2020年1-8月,基建投資增速為2.02%,較前值繼續提升0.83%,同期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同比提高4.6%,較前期增加1.20%,實現深V型復甦。地產和基建的雙輪驅動使得工程機械行業景氣度迅速提升。

回顧歷史的目的是展望未來,基於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國內工程機械的景氣度還是有很大概率可以延續的,關於這一點,可以從兩個維度思考。

首先就是建設投資方面的變化,2019 年中國的城市化率為60.6%,這一數據明顯是低於發達國家的。很多人會説,如果考慮人均收入水平,這一數據已經達到瓶頸,這一説法確實有些道理,但如果城市化進程停滯,那麼國家勢必會加大在農村地區的基本建設。事實上,政府也確實在做這些工作,特別是要加大中西部的基本建設。

之前看到有一個經濟學家寫過一篇文章,他説中國的路已經修的很多了,我們擁有全世界最發達的高鐵線路,但依然還有空間,因為還有很多地方沒有高鐵,還有很多人沒坐過高鐵。希望大家明白一個道理,中國和其他國家有本質的區別,當年中央政府向農村地區投資十萬億搞新農村建設,明知道是沒有短期回報的,但依然要做。

眾所周知,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經濟增長都會面臨一定的壓力,基建投資作為託底經濟的堡壘不會被大幅度削減,那麼工程機械的存量規模就能得到保障。

2020年我國挖機保有量將達到192萬台,挖機的平均使用壽命在10-15年,如果以12年使用壽命計算,預計未來中國平均每年挖機的更新需求將達到16萬台。

如果只是維持一個存量市場,那麼整個行業很可能隨着換機潮和建設投資的變化而呈現週期性的變動,但情況並非如此,週期性難免,成長性可期。

國內工程機械的人均保有量依然很低,還是以挖機為例,目前中國建築業人均挖機保有量為334台/萬人,而日本在2017年的時候挖機人均保有量就達到1344 台/萬人,是中國的近4倍。隨着中國農民工羣體的日漸老齡化而新生代農民工的斷層,用更多的機器取代人力已是大勢所趨,這些替代性需求構成了工程機械的增量市場。

綜合以上信息來看,國內工程機械的市場規模有很大希望延續擴張的態勢。

2

行業將走向何方

開門見山的説,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未來將會呈現兩大趨勢:第一,行業走向集中,第二,向海外市場進軍。而驅動這兩大趨勢的本質因素則是龍頭企業的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

先從行業集中度提升説起,國內挖掘機市場已經進入強者恆強的時代,CR4 經歷了先下降再集中的過程,行業從野蠻增長到低谷洗牌,再到現在的重新集中,CR4的市佔率從2013年以來持續上升,至2019年已經達到59%。

相比之下,國內混凝土機械屬於集中度更高,而且呈現雙寡頭競爭格局,三一和中聯的混凝土泵車市佔率合計超過50%,且在臂長超過50米以上的高米端泵車市佔率合計超過90%。

最後,國內汽車起重機也是呈現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主要生產廠家包括徐工、中聯和三一,2019 年三家汽車起重機銷量佔比合計達到全行業的93%,徐工技術底藴雄厚,產能充足,市佔率達到40%。

從數據上就可以直觀的看出來,挖機、混凝土機械、起重機等重點工程機械已經基本被頭部那幾家企業給壟斷了,中小企業想要突出重圍的可能微乎其微。

再來説一下海外擴張,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本土工程機械企業主要是追趕海外同行,從而實現國內替代。2002年以前,國內挖掘機市場幾乎被外資壟斷,國產挖掘機市場份額不足10%。國產品牌挖掘機幾乎從零開始逐步實現了對外資品牌的替代,到 2019年,國產品牌市佔率已經超過60%。國內龍頭企業,憑藉技術、渠道等方面優勢市佔率提升相對更快,目前三一重工的挖掘機產品市佔率超過 25%,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

當國內市場基本被填滿之後,本土巨頭們也在不斷向海外擴張。數據顯示,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僅佔全球市場的25%左右,海外市場為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出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為國產工程機械出海創造了有利條件。

2009年,中國工程機械海外出口金額為77 億美元,而2019年已達到243億美元。

疫情加速了這一過程,今年上半年中國工程機械在一帶一路國家的市場份額快速提升。例如,三一重工上半年在多個東南亞部分國家市場挖機份額躍居第一位,實現彎道超車。

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產品競爭力較好,另一方面是中國企業率先復工復產,供給穩定。“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將會是未來本土企業重點開發的對象,原因有兩個:第一,這些國家基本建設薄弱,有這個需求,第二,這些國家同中國的關係較好,能夠建立合作關係。但不論怎麼説,隨着中國企業技術水平的進步,向海外擴張都是一條必走的路,除非有強力的政治因素干預。

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工程機械行業自2016年就已開始回暖,但支持本輪復甦的因素更加多樣化,首先,下游基建、房地產和礦山的投資增速平穩增長,為工程機械行業復甦提供了宏觀環境支撐;其次,機械替代人工效應趨勢愈加明顯,工程機械滲透率大幅提高,這也就意味着工程機械的景氣週期大概率要長於上一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