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隔空激辯:港股究竟貴不貴?買稀缺還是買低估?
週一,南向資金繼續呈單邊流入態勢,全天淨買入192.55億港元。至此,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已累計淨買入2504.66億港元,摺合人民幣2092.19億元,約是同期北向資金淨買入規模的4倍。
在南向資金助推下,港股市場持續升温,恆生指數昨大漲2.41%,新年以來累計漲幅已超10%。騰訊控股、美團等多家熱門公司股價持續創出新高。
隨着行情升温,港股近期成為投資者持續關注的焦點。不過,由於港股與A股在投資者結構、流動性和市場制度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對於港股“究竟貴不貴”這一問題,機構之間已經出現了隔空爭辯。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玉龍直言,港股並非絕對的價值投資窪地。他表示,從PE估值的角度看,恆生指數目前估值17倍,與上證指數的16.7倍相當。如進一步以中信A股行業分類和滬港通行業分類對比來看,銀行及地產板塊的估值水平A股和H股基本相當;在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A股比H股略貴;電子、計算機等行業也是H股相對便宜;但紡織服裝、餐飲旅遊、醫藥和交通運輸板塊的H股估值水平顯著高於A股。
張玉龍強調,如果投資者選擇購買港股,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投資過程中實際上會承受港幣和美元匯率下跌的相對風險。
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啓堯則表示,港股市場當前是全球估值窪地,性價比凸顯。在他看來,縱向對比,當前恆生綜指的PE估值並不算很高;橫向對比,當前港股估值也處於全球主要市場靠後水平,僅略高於印尼等市場。
針對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變化,張啓堯認為,這將增厚港股投資的“安全墊”,帶動全球美元流動配置港股。參考歷史經驗,在美元升值時,發達經濟體市場通常跑贏新興市場;而在美元貶值時,新興市場則往往跑贏發達經濟體市場。
除了估值之辯,部分機構在港股配置思路上也存在不小的分歧。
張玉龍認為,全球經濟曲折回升的背景下,港股會波動回升,但港股並非所有行業板塊都存在機遇,資金南下選擇的主要是美團、小米、騰訊、港交所等A股稀缺標的。
從資金層面看,與北向資金熱衷持有A股白酒資產的邏輯類似,南向資金近期對部分港股市場的特色公司保持了較高關注度。昨日,騰訊控股大漲近11%,市值超7.3萬億港元;美團、京東集團、網易等均創歷史新高;港交所開年以來也取得了不俗的漲幅。
中金公司表示,看好港股優質互聯網及科技領域龍頭。不過A+H兩地上市且H股大幅折價、大市值、估值偏低、基本面穩健或改善的港股,以及近期受事件影響估值大幅下降的龍頭藍籌公司,也獲得中金公司的極力推薦。
但光大證券卻認為,綜合考慮基本面、估值面,從南向資金的角度看,較恰當的策略是精選港股中各行業龍頭及低估值個股。具體而言,上游資源品如石油石化、有色金屬等未來有繼續上漲的空間,科技及消費類行業的優質公司也值得積極配置。國盛證券同樣表示,“便宜就是硬道理”,除了港股科技龍頭以外,港股市場中低估值、高性價比的金融、地產龍頭同樣值得關注。